办大体育 大办体育——温州体育的“破圈”之路

  在温州,“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是2017年温州率先提出的口号,也是温州人秉承的体育发展理念。
  同在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国家体育总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在温州市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框架协议》,以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为突破口,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路径。
  近日,体育总局在温州召开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总结了三年来这项工作的“温州经验”。

冰雪“向上” 健身“向下”

  温州现在的气温仍在25摄氏度上下,但在滨江商务区,却有一座常年在0摄氏度左右的冰雪运动中心。这座名为“中体冰雪城”的冰雪运动综合体,是社会力量办体育和“温州智慧”的典型案例。
  占地2.2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的该项目是在当地一座污水处理厂屋顶建成的,不但首创了市政公用设施上盖开发二次利用,而且运营引入了浙江冰雪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不少参观过该中心的专家、领导都感慨:“这一创新模式将‘废地’变成了‘宝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温州不但有“向上”的冰雪中心,还有“下沉”到基层社区的市民健身房。在鹿城区南汇街道南塘街,有一座健身房,虽然面积只有300多平方米,但器械室、操舞区等一应俱全,服务周边多个社区。据介绍,该健身房免费对外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从2017年启动建设“社区健身房”以来,温州市共建设了209家百姓健身房,“健身去哪儿”已经不再是问题。
  从2016年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到如今的2.2平方米,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交出了“答卷”。

“想为家乡多做点事”

  滨江商务区污水处理厂楼顶体育综合体由两部分组成:冰雪运动中心和足球运动基地。
  王奇是占地3.12万平方米的足球运动基地负责人。2015年,从上海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后,王奇回乡创业,选择了体育与足球。“吸引我回乡的理由是国内出色的体育发展势头和温州良好的创业环境。”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南塘市民健身房社会体育指导员李仁强身上。李仁强是体育局的员工,业余时间到健身房免费指导群众健身。他说:“既然有一技之长,就应该帮助更多人,为家乡多做点事,我也乐在其中。”
  数字会说话:近三年来,温州体育类工商登记主体达到25499家,比试点前增长了215.5%;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7913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

社会力量扩大体育半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体育被认为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情,但随着人民群众体育健身、健康需求的增加,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也更加多元,“开门办体育”的初衷也正在这里——体育不再是封闭的“小圈子”,而是调动融合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大圈子”。
  在温州,社会力量不止参与传统体育领域,在体育+文化、体育+健康等领域也有涉及。
  瓯海区有一座龙舟公园,去年在龙舟爱好者和民营企业、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提升而成,如今已成为龙舟文化的“博物馆”。
  温州市运动医学中心是温州体医融合的具体实践。2018年,温州市体育局、温州市卫健委联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该中心,为市民提供健康服务。去年运行至今,已经接待3万余人。
  诚如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所说,3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探索出的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活力、多元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百姓身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了温州智慧和温州力量。
  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体育改革,永远在路上。(转自9月30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