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升级 服务落到实处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的健身需求也日益增长,近年来,各地为构建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解决“健身去哪儿”、提高群众满意度也进行了诸多尝试。

峨眉:太阳能灯让晚上健身更明亮

  “最近听说远景楼社区升级了健身设施,儿子专程把我送过来体验一下,感觉确实很好。”今年70岁的黄婆婆说。在四川省峨眉山市旭光小区和远景楼社区,健身场上到处是运动的周边社区居民,还有很多是祖孙三代人一起健身。“这里改造后,不仅有适合成年人的健身设施,还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的儿童设施,比如带攀爬组合的滑梯。孩子玩得开心,我们家长也比较放心。”吴亮说,“不仅如此,健身路径的智能化也让我的运动更加科学了,有些器材之前不太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现在直接用手机扫一下就清楚了,还可以指导父母。健身设施上方还有太阳能,傍晚天色渐暗之后灯光就亮起来了,方便了我们这些健身人群。”
  旭光小区和远景楼社区两个健身场地是当地首期建设的健身示范点,因为这些地方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有开阔的广场绿地。其中,远景楼社区健身场地总占地600平方米,共配置健身器材26件,包括智能健身器材12件、配重健身器材4件、联动健身器材4件、儿童游乐设施一组6件。这套智能健身器材支持手机扫码查看运动指导视频和运动数据,顶部安装太阳能板和射灯,自动感光照明,延长了开放时间,成为全市首个社区智能健身示范点。与之前的健身路径相比,示范点器材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功能更完善,可以满足从幼儿到老年人的全人群健身需求。

泉州:从晒谷场变篮球场 变“废”为“宝”

  爱运动的人都希望家门口就有个“健身房”,这个想法在福建泉州的常泰街道实现了,晒谷场变成了篮球场,闲置场所改造为室内健身房,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社区居民健身的篮球场之前原是一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晒谷场,面积近1000平方米,多年来,晒谷场早已荒废,还成为卫生“死角”。随着社区全民健身氛围日渐浓厚,有居民提议将晒谷场改造为运动场,今年6月,由社区牵头进行改造,据介绍,以前社区篮球场是水泥地面,对脚踝关节的冲击较大,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如果运动时摔倒也更容易受伤。新的篮球场将水泥地板升级为塑胶地板,并且增设篮网和照明灯,居民运动起来也更加舒服、安全。
  在仙塘社区,利用小区居民楼二楼的闲置场地改造为室内健身房。据介绍,运动空间将配备一系列健身设备,多功能室将用以开展舞蹈、瑜伽等培训。居民吴国章说:“这些年,社区面貌变化很大,在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升级方面十分明显,自己也是因此开始锻炼,并将一直坚持下去。平常可以到运动场锻炼,天气不好就到室内来,再也不会因为天气耽误锻炼。”

广州:“智能+环保”打造生态体育公园

  体育设施智能化,环境安全有保障,是推动体育场地发展升级的民心所在,广州市二沙体育公园的改造成为引领智能体育场地升级的催化剂,不仅带动全民健身热了起来,还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体育场馆建设中。市民从之前的“想不到”也“用不上”,到如今的“绿色健身”人人参与,可以在空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感受智能体育器材的魅力。
  二沙体育公园位于广州市中心珠江河段,原本设有多种传统全民健身器械,经过改造升级,重新开放后,园内铺设了许多蓝白色调的塑胶地板,还搭建起了一个有着七彩碎片顶棚的舞台,新设置的多款全民健身器材分布在舞台东西两侧。一条红色塑胶缓跑径在公园的绿化带内蜿蜒,围绕在人造草皮足球场周边,最为显眼的则是公园内新增设的智能体育器械。
  “公园内的健身器械,比传统的健身器械更有科技含量,以前在这里健身,就是跑跑步,在健身器材上一个人自己玩儿玩儿,自从公园升级改造后,这里的环境变好了,很多智能体育设施为健身带来了更多全新体验。”自从公园改造升级开放以后,经常带着孩子来一起运动的广州市民赵辰满是笑容地说。
  改造后的二沙体育公园是广州首座智能体育公园。新增了智能健身器械,在顶部雨棚设置太阳能电池,器械上有二维码,有的还带有小型显示器。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智能健身器械带有自发电功能,市民使用机器锻炼身体时,可顺便帮公园发电。记者从园方了解到,等到功能完善,广大群众还可通过手机扫一扫器械上的二维码,便可获悉各地健身爱好者使用同一厂家同款器械时的健身成绩,人们可以在虚拟时空中开展体育竞赛。

重庆:智慧社区体育公园服务暖心接地气

  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重庆利用城市“边角地”建造的5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均已实现智慧化管理,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将与时俱进的科技元素融入公园,是重庆体育公园智慧升级的标配,免费WIFI、实时监控、智能警务、智能广播几大模块都已纳入体育公园建设系统。
  “完全变样了,和以前比起来,这里的健身环境真的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许多重庆市民对体育智慧公园的评价。“每天都想到这里来健身,健身器材非常好用,有了智慧元素的支持,健身和以前相比有了更多保障。”正在云创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健身的居民王代墨说。
  基于公共互联网技术支撑,渝北区观河体育文化公园内的中控中心已集成管理各个社区体育公园内的智能化设施设备控制端工作、各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内部运行、运营维护等情况,、在一张大屏幕上就可以进行远程智能管理。不仅如此,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还在“社区”“体育”“文化”上下足了功夫,24小时售卖机、智慧体育设施、传统剪纸艺术、24小时图书馆为不同健身人群准备了符合自身需要的综合服务。(转自10月12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