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黄河边上体教融合 踢球踢进清华大学

  走进位于黄河边上的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繁华的街道、高档的住宅小区让人感受到现代城市的发展气息,坐落在其中的兰州华侨实验学校同样让人耳目一新。干净整洁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令人神往。学校另一侧,偌大的人工草皮足球场上,4名足球教师分成4组,带领孩子们展开传接球、射门、绕杆练习、守门员技术训练等,场面热闹。

  校园足球是兰州华侨实验学校的一大名片。“刚来学校的时候,学校刚建成,我和第一批28名教师坐在借来的椅子上,满怀激情地畅想未来。”校长王向晖说,2005年,兰州华侨实验学校落成招生,这所由开发商为住宅小区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当时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待开发区域,面临着诸多“窘境”,新学校落成后,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薄弱,人员流动性较大,附近的居民甚至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到市区内其他学校就读。

  “我们要让这座学校有温度、有活力、有色彩,要让所有人因为这所学校的存在而幸福快乐。”在王向晖眼里,足球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而足球就是最好的全人格教育。”

  如今,该学校已是一所公办学校。经过15年的文化积淀和跨越式发展,学校已形成“一本两分五部”的一体化办学格局,拥有华侨本部、碧桂园分校、辰北分校3个校区共120个教学班,400多名教师和6400多名学生的宏大办学规模。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学校更是亮点多多,硕果累累。

  学校足球教育教学工作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目标,依托五个抓手,全面开展了足球教育教学的普及和特色建设工作。“一个中心”:体育强魄,打造健康人生;“两个目标”——足球健体、足球育人;“五个抓手”——足球文化的创建、工作机制的保障、足球课程的实施、足球人才的培养和足球活动的开展。

  制度保障上,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设立大体育部,制定并出台了足球特长生招生制度、足球训练队管理制度、足球运动员分层培养制度、足球运动员注册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大体育部有32名体育老师,还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德艺双馨的足球教师团队,有B级教练1人、C级教练2人、D级教练4人。场地和经费方面,学校得到了体育局、教育局的“双料”支持,共拥有两个400米、两个200米共4个优质绿茵足球场,训练设施和场地条件均属一流,教学和训练经费保障充足,为师资培训和队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注重营造足球文化氛围。王向晖介绍,学校定期举办足球知识竞赛、足球知识讲座、小裁判员专业培训、足球知识手抄报评比、足球征文评选、足球队徽队标队旗征集、足球宣传口号征集等活动,让孩子对足球文化耳濡目染,培养足球意识,提炼足球精神,感受足球魅力。利用家长会、亲子足球节、足球论坛等活动,进行足球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了解足球运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并支持孩子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来。

  足球校本课程则呈现了体系化和层次化的架构特点。首先是围绕“五个一”的人人课程,“五个一”即每周一节足球课、每班一个足球队、每月一次足球赛、每学期一次足球节、每人一项足球技能。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设计课程。足球快乐课堂的打造,让学生在畅玩中畅学,在健体中健全人格。

  学校建校始就成立了足球队,依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现拥有中、小学男足、女足4支成熟的队伍。自2012年开始,足球队连续数年获得市区级校园足球联赛前三甲、甘肃省足球锦标赛冠军、“谁是球王”甘肃赛区冠军、兰州市第八届运动会足球冠军、全国校园足球联赛甘肃省总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蝉联2014年和2018年两届省运会足球项目冠军。

  如今,学校经常开展足球节、阳光大课间、足球联赛和足球访学等赛事和活动。他们于2014年参加了瑞典“高飞亚”杯世界青少年足球比赛并晋级16强,2017、2018年学校又两次带学生走入斯托克城和诺维奇等英超俱乐部,感受英超足球文化。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体育总局阳光体育俱乐部、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甘肃省“二星”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兰州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兰州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兰州华侨实验学校足球队总教练吴全表示,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在选材方面,孩子们必须要热爱足球;同时学校和家长都非常支持。面对乡村和城镇孩子的教学,感觉乡村孩子朴实、吃苦耐劳,而城市孩子脑子灵活,善于举一反三。学校2018年的毕业生张煜飞原是他们足球队队长,今年通过高考考上了清华大学。“这说明,踢球还能促进文化学习,足球能实现孩子们的梦想。”(转自10月1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