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满意吗——期待对“特殊” 健身场地设施的疏与助

  郝公国 70岁 北京海淀居民
  
大家都知道冬泳的好处,但由于冬泳的场地几乎都是在自然水域,管理不到位,安全问题堪忧。建议先从调整政策上入手,积极疏与助。可以在现有的所谓“野泳”地点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助力改善,比如修建简易的更衣、盥洗设施,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救生员等专业性的运动指导人员,提升场地设施健身服务。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塔院的郝公国坚持冬泳已经快有40年了,退休后又开始喜欢上了踢毽子,前前后后已经坚持锻炼10年的时间。每天都要坚持运动2-3个小时。
  他说:“冬泳是我最喜欢的健身运动方式之一,也是很适合我们中老年人的健身项目。我一般都是到北京的亮马河上冬泳,去那里冬泳的人很多,深冬的亮马河上真的特别热闹。”
  虽然冬泳泳龄很长,但郝公国也有自己的顾虑。“大家都知道冬泳的好处,但由于冬泳的场地几乎都是在自然水域,管理不到位,安全问题堪忧。”
  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健身场地设施,郝公国建议:“得先从调整政策上入手,堵和禁的思维定式是行不通的,疏与助才是正道。可以在现有的所谓‘野泳’地点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助力改善,比如修建简易的更衣、盥洗设施,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救生员等专业性的运动指导人员,提升场地设施健身服务。”
  不仅是冬泳,郝公国的另一项健身爱好——踢毽子,也有场地方面的困扰。
  他说:“踢毽子容易受天气条件影响,缺少遮风避雨的室内场地。之前我们在公园聚集踢毽子,但由于踢毽子的人太多,影响其他游客,就只能分散在各个小公园的空地上,没有专门的场地。为了躲避风雨,甚至很多人跑到新建的清河火车站里去踢。”对于这点,他建议,应广泛建立相关协会社团,增强组织化程度,加强成员管理及服务。发掘广场、社区、空地,加大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力度,充分提高场馆利用率,根据群众需求特点实行错时开放,适当延长夜间、休息日开放时间。”(转自10月14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