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水:健身气功助脱贫 传递能量惠民生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了全面反映体育扶贫,尤其是健身气功健康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本期“健身气功”专版组织了多篇来自参与健身气功健康扶贫一线的稿件,通过基层同志的视角、笔触,讲述健康扶贫故事,引导更多人了解健身气功、喜爱健身气功、参与健身气功,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体育智慧和力量。

4年健康之约,市民打开致富窗

  4年前,从习水县洋台湾隧道走到习水县体育馆练习健身气功,57岁的市民王章松要走1个多小时。

  4年后,这条6公里的健身路,王章松40分钟就到了。

  2016年3月,王章松到贵阳、重庆等省级医院检查出患有脑梗,初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短暂性失忆、手脚无力。王章松告诉笔者,“当时出门,腿脚已经不听自己使唤了,走路摇摇晃晃,像个不倒翁似的,孩子也非常担心。”

  持续的药物压制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是药三分毒,这道理王章松心里很明白。通过四处打听,他决定通过健身气功对身心进行科学调理,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从那时起,王章松一练就是4年,现在身体已经逐渐好转。

  2016年初,全国健身气功管理方式改革试点作为国家深化改革的项目工作会在京召开,标志着健身气功事业发展再一次用新理念、新方法努力实现新突破。同年春,习水县获得省体育局批复成为贵州省5个健身气功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县市之一。王章松也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

  “一套、两套、三套”,如今,王章松已经能够完整地打出健身气功8套功法。

  王章松说:“因为身体原因,记忆力不行了,体育馆教练员和身边的老伙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回到家,我依然在练习。”

  一年365天,360天在习水体育馆都能后看到王章松勤学苦练的身影,凭借着刻苦的求学意志,王章松心态逐渐向好。他告诉笔者:“身体已经恢复到80%的水平。”

  那天笔者在洋台湾见到王章松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家按摩店的老板,生活有滋有味。他说:“除了给客人提供按摩服务外,我还会给客人传递练习健身气功的价值。”

  王章松介绍,健身气功的动作可以放松人的精神,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呼吸也要调节得自然一些,所以练习健身气功对人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我身边因为练习健身气功身体得到改善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王章松表示:“健身气功是传统的体育项目,我能够坚持4年练习,它在疾病干预、预防和防治中作用明显,靶向性强,不仅花钱少,还简单易学。”

  “你看我现在差不多痊愈了,不仅不给家庭增加负担,还自己开了一间按摩店,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只会是社会的负担。”

  在健康扶贫和乡村振兴中,习水广大健身气功爱好者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自己锻炼的同时带动指导更多的人投入到健身气功运动中来,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截至目前,习水县健身气功习练者已超8万人次(含在校学生),覆盖了习水全县26个乡镇(街道)。

4年健康之约,村民迈入小康门

  “4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健身气功在习水县三岔河镇逐渐流行到风靡的过程。”说这话的正是三岔河镇三岔村农妇何思云。

  4年前,何思云因右脚疼痛,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行走,还伴有轻微腰椎和颈椎疾病,看病和吃药前前后后花了近4万元,不说家庭脱贫,还存在很大的返贫因素。

  彼时,三岔河镇健身气功协会刚成立,会长袁正武正是何思云的幺公,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

  何思云说:“因为都没人懂健身气功,70多岁的袁幺公除了走村入户宣传推广,都在刻苦地钻研健身气功。”

  “袁幺公亲自上门不知道多少次,说练习健身气功对身体恢复大有裨益。平时跳广场舞和打田栽秧习惯了,大姑娘上轿,第一次听说健身气功。孩子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是不是练习了就像电视里面有一种隐形的力量,能使自己强大。’”何思云有些哭笑不得。

  袁老向记者表示,他最怕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出现深层的“穷根”。

  习水县健身气功协会的教学老师亲自下沉授课。何思云潜心学习了易筋经、八段锦的呼吸吐纳、动作要领,一招一式,做到规范、标准,力争把每一个细微动作都牢记于心。

  只有小学文化的何思云根本不懂健身气功的内涵,一开始练习一套功法都显得相当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何思云右脚疼痛的毛病得到好转。何思云说:“健身气功和疾病治疗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划等号,但它能够调节肌体,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何思云一练就是4年,还带动了周边30余户村民和正在读初中的娃娃一起练习。

  目前,三岔河镇健身气功爱好者有1000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和贫困战斗过的村民。

  现在何思云右脚疼痛的毛病已经没有了,不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还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和老人。

  何思云高兴地说:“在家做一些消耗体力的农活完全没有问题,我还在三岔河镇派出所做起了煮饭阿姨,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

  何思云因健身气功带来的身体改善,引起了周边村民们的羡慕。

  三岔村村民黄宪梅说:“当时走在哪里,何思云都说健身气功好,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动员大伙都参与进来。”

  这也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重拾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健康起来、快乐起来,向脱贫致富迈进。

  在农村,白天村民基本上都干农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练习健身气功。为此,随着练习和观看的村民逐渐增多,袁老自己掏腰包花了1万多元给村民购买了练习的衣服,同时在场地周边安装上太阳能电灯和休闲椅子。

  那天,黄昏临近,一如往日的热闹,不一会儿功夫,场地周边就已经有不少村民开始练习,一旁的椅子坐满了休憩观看的村民。

  三岔村村民张平表示,她在协会刚成立的时候就经常来练习健身气功,已经有4年多了。“我们每天晚上从7点过练习到9点过,4年来从未间断。”

  坚持的背后,是一段段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4年来,三岔人的健身气功心态转变经历了从“依赖教练”到“做自己的教练”,从“没有器械我没法健身”到“随便找个空闲之地就可以练起来”……

  4年来,习水县健身气功协会通过健身气功骨干培训“传帮带”,由点到面向贫困乡镇逐渐辐射,加强健身气功推广普及与基层组织建设,让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的成果惠及广大贫困群众。

  4年前,习水县健身气功“传帮带”骨干100人不到,通过不断开设培训班,目前已培养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800余人,为健康扶贫走基层活动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氛围,也对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转自10月21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