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县区都拥有体育公园 广西柳州这样做……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在这方面,广西柳州先行先试:在已有体育场馆、设施的基础上,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6年起,在每个城区(开发区)新建一座体育公园,随后又扩大到所有县区。通过对县区体育公园项目实施超前规划,占地面积、体育场地面积能够满足今后几十年的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县区体育公园建设,有力促进了项目落地;坚持以民为本原则,体育公园建成后实施普惠开放,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每个体育公园可同时满足2000人健身使用

  据柳州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6年各城区体育公园开建之前,柳州市23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0余万城市人口仅有一个公共体育中心和一个体育公园,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仅1.2平方米,住在市区四周的居民近半数距离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10公里以上,最远达30公里,健身锻炼极不方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7个建成城区的核心区域各建设一个体育公园,随后又扩大到所有县区。此举大大超出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配置标准。舍得拿出黄金地段土地,对各体育公园实施超前规划,统一建设项目和标准。每个体育公园用地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设置“五馆四场”,即篮球馆(体育馆)、气排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室外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门球(地掷球)场,以及相关附属设施,室内场馆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园区能同时满足2000人健身使用。目前已有7个县区体育公园完成建设。

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为确保各体育公园工程顺利实施,按期建成竣工,让市民群众早日享受到建设成果,柳州市采取多项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准备期规划编审过会的基础上,对项目实行“五纳入,一报告”,即每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督查项目,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定期报告建设推进情况。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体育的副市长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并常设办事机构,全市统一协调推进有关工作。办事机构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汇总建设情况;领导小组每季听取一次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各督查组每半年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作为评定年度绩效等级的重要依据。各城区还结合全市整治“两违”建筑的“飓风行动”,加大园区拆迁工作力度,为体育公园的建设争取了时间。

以民为本 普惠开放

  柳州市委、市政府深谙体育健身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提出“让老百姓多跑运动场,少跑医院”的理念,坚持体育公园姓体、体育公园为民的原则,体育公园建成后,优先保障对市民普惠开放,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原有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基础上,对各公共体育场馆的群众锻炼收费项目全部降价50%,进一步降低市民健身消费负担,激发市民的健身热情。降价之后,各场馆入场健身人次较降价前增加30%以上,一年累计为柳州市民节省健身费用1000多万元。为提高场馆使用效率,更广泛惠及各类人群,各场馆还采取多种方式为市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每天对老年人、残疾人免费开放2小时;每年辖区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举办单项体育比赛给予一次低收费保障;每季度开展一次“请进来”“走出去”的社区公益健身服务活动,宣传指导科学健身,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享用公共体育设施提供的保障。此外,各场馆还积极改善服务条件,注册微信公众号,接入“龙城市民云”大数据平台,开通互联网预约和多种支付服务,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实行体育健身3小时免费停车,为市民群众入场健身提供了更多便利。(转自11月3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