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进了校园 孩子出了大山

  卢思炎,16岁,家住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就读于马山中学高中一年级攀岩班。3年前,卢思炎所在的初中开设攀岩课,她很喜欢,但父母担心影响学习并不支持。很快,“攀岩进校园”在马山全面推进,具有攀岩特长的孩子可以进到当地最好的学校。卢思炎不但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马山中学,还参加了包括亚洲自然岩壁赛在内的多项国际国内赛事,通过体育的方式走出了大山,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
  “让攀岩运动走进马山,必须从孩子做起。”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表示,为“攀岩小镇”马山县培养出一大批攀岩专业人才,让他们具备攀岩专业特长、文化知识以及产业理念等,未来不但能帮助他们在马山找到用武之地,也同时为马山持续打造“攀岩小镇”奠定了人才基础。
  2017年以来,马山县先后投入1229.79万元,建设了19所攀岩学校,攀岩壁面积达2665平方米,成立了国家青少年攀岩集训队。为确保攀岩教学顺利开展,目前已配备51名专(兼)职攀岩教师,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攀岩教师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谢卫成,人称“阿成”,便是马山吸引来的攀岩“金凤凰”。2018年11月,全国青少年攀岩训练基地、中攀阿成攀岩学校在马山县古零初中揭牌成立。在攀岩界,“阿成”可谓大名鼎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洲际定线员,“阿成”期待在马山将攀岩项目持续发展壮大。他甚至还带来了学员,8岁的周思妤追随教练从深圳来到马山,在当地小学借读,课余时间跟随“阿成”训练。“阿成”说:“这是我的目标,希望可以吸引全国各地想攀岩的人来,培养出世界冠军。”
  何琪,广西科技大学攀岩专项人才,在马山县大力推广“攀岩进校园”项目感召下来到马山古零初中。李云侠,中国登山协会派出的教练员,致力于青少年攀岩运动员的培养,从北京来到马山工作的一年多,“大侠”晒黑了,也瘦了不少,但坚信通过团队努力,能促进马山及国内青少年攀岩运动的长足发展。
  谢卫成、何琪、李云侠这样的人才,为马山发展攀岩运动奠定了基础,也使得马山的“攀岩进校园”落到实处。各学校将攀岩课纳入课程内容,常态化开展攀岩教学及训练活动,组建了攀岩小队共19支700多人。
  当然,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从事攀岩运动训练的前提,还要为他们畅通升学通道。“有天赋的孩子可以进入专业队,在竞技赛场上勇攀高峰。进不了省队、国家队的孩子们,则可以通过攀岩成绩进入好的中学以及大学,学成之后再反哺马山攀岩事业,形成良性循环。”“马山孩子”就是马山“攀岩小镇”最大的潜力股,现在接触攀岩的孩子未来必将成为“攀岩小镇”的主力建设者。
  “攀岩让我交到很多朋友,变得开朗,也让我能出去参加比赛,开阔视野。”零宝霖是个15岁的大眼睛姑娘,参加攀岩训练并走出家乡的大山,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她收获了胆量,收获了奖牌,更收获了朋友。
  “看,这是马山来的孩子!”“马山孩子”很自豪,因为攀岩,他们有了好出路,将来能更好地回报家乡、投身家乡建设,而这,正是“攀岩进校园”的初衷所在。(转自11月1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