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家门口实现科学健身

  在崇尚科学健身的当下,智能系统无疑给科学健身带来许多便利。智能科技系统进入校园和社区,让群众从之前的“想不到”也“用不上”,到如今的科学健身人人参与,有效提升了群众运动健身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使全民健身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

  在上海科技大学游泳馆,智能卡片系统的应用保障了游泳者的安全。小卡片或夹在泳帽额头前沿,或内置定制泳帽的口袋里,这是安全预警系统的智能终端。当游泳者脑袋没入水面后,即开始进入分6个等级的预警状态,大屏幕也将立刻显示目标泳客的确切定位,责任区内的救生员必须起立,示意其他救生员已锁定目标泳客,大家统一展开救助行动。

  “这一系统是增加一道保险,守住的是安全底线。”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吴作好介绍说,该游泳馆在国内率先引入的全套3S泳客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用“人防+技防”,30秒内发现泳客溺水,保障游泳者的安全。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通过技防弥补人防的不足,可帮助救生员更好地履职。

  上海久事国际体育中心体育场地开启智慧场地,在42万平方米区域内部分足球场率先安装了无人值守系统,“互联网+体育探索”的智慧体育场馆,让市民踢球变得更方便快捷。

  “小程序预定、现场扫二维码开门、二维码可以分享给球友……原来需要工作人员核销、帮开门,估计要等十几分钟,现在不到1分钟就全搞定了。”市民周森说。

  二沙体育公园位于广州市中心珠江河段,原本设有多种传统全民健身器械,如今新增设了智能体育器械。“公园内的健身器械,比传统的健身器械更有科技含量,以前在这里健身,就是跑跑步,在健身器材上一个人自己玩儿玩儿,自从公园升级改造后,这里的环境变好了,很多智能体育设施为健身带来了更多全新体验。”自从公园改造升级开放以后,经常带着孩子来一起运动的广州市民赵辰满是笑容地说。

  在顶部雨棚设置太阳能电池,器械上有二维码,有的还带有小型显示器。通过手机扫一扫,便可获悉各地健身爱好者使用同一厂家同款器械时的健身成绩,人们可以在虚拟时空中开展体育竞赛。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重庆智慧社区体育公园。“每天都想到这里来健身,健身器材非常好用,有了智慧元素的支持,健身和以前相比有了更多保障。”正在云创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健身的居民王代墨说。基于公共互联网技术支撑,渝北区观河体育文化公园内的中控中心已集成管理各个社区体育公园内的智能化设施设备控制端工作、各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内部运行、运营维护等情况,在一张大屏幕上就可以进行远程智能管理。(转自12月2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