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中冰球赛事“捡回”流散的冰球少年

  近年来,北京青少年冰球赛事蓬勃发展,特别是12岁以下的少年冰球发展十分快速,北京市中小学生俱乐部联赛和校际联赛两大赛事为中小学生冰球交流和竞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极大促进了冰球运动在北京青少年中的发展。然而,由于升学压力、上升通道等原因,小学和初中积累起来的冰球人口,在升入高中后却渐渐流散,形成断档。

  2021年元旦小假期,北京高中冰球挑战赛将与大家见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留住青年冰球人才,打破为数不多的坚守者“无球可打”的窘境。

  多因素导致高中冰球人才流散

  业内人士分析,初高中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学生和家长将更多时间及精力投入在学业上,缩减甚至取消冰球方面所花时间,渐渐放弃了冰球运动,这是高中年龄段冰球运动员减少的最大原因。由于参与冰球运动的初高中学生减少,从而导致能够组织起来的比赛也随之减少。

  国内难寻相应层次的比赛和发展渠道,而北美、北欧等地区冰球运动发展历史长,培养体系、赛事组织、相关冰球文化等各方面都更为成熟,因此许多北京冰球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这些冰球发达地区继续冰球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京高年龄段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的流失。

  北京青少年冰球发展历史仅十余年,发展初期参与人数本就十分有限,这些前几批参与冰球运动的青少年就是目前的“高年龄段冰球运动员”。基数少,外加升学、赴海外留学的因素影响,导致了北京高年龄段冰球运动员人数少的问题。

  高中冰球赛事留住冰球人才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联赛中,高中组的参赛队伍逐渐增长,俱乐部联赛也从2019-2020赛季起,开展了U18年龄组的比赛。这给了那些以往无球可打的青年球员们一张重返赛场的入场券。随着高年龄段的比赛渐渐拥有了一定的人数基础,应运而生的北京市高中冰球挑战赛将为高中球员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以球会友的平台,让孩子们有一个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同时,高中阶段的赛事有助于打通初高中向大学输送冰球人才的上升通道,形成从少儿至青年间各年龄段冰球人才的输送通路。

  北京八中有包括冰球项目在内的冰雪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同学们增加了对冰球的了解。北京八中冰球队领队、体育教师石新伟介绍,每到社团活动日,也是校冰球队员的展示日,他们会穿着轮滑鞋在操场上打轮滑球,把冰球这项运动展现给其他同学。

  北京十一学校目前有初中、高中两支冰球队,负责校冰球队的张东云老师表示,由于冰球进入门槛较高,让普通学生直接进入社团打冰球不太现实。所以学校引入了一些冰球周边活动,在国际部开展了陆地冰球的课程,门槛低,易上手,很受学生欢迎。

  对于高中阶段的比赛,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冰雪项目负责人周祎老师认为,孩子们从四五岁开始学习冰球,打了十多年,这项运动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习惯了,要他们突然放弃,孩子们也不愿意,所以亟需这样一个平台,给孩子发挥、坚持下去的理由和机会。

  对此,张东云十分认同:“打冰球的孩子能在学习的同时坚持打冰球直到高三,热情肯定不会低。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基本都会参加训练,如果能够打通高中和大学间的冰球通道,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

  高中冰球扩大冰球文化外延

  冰球赛事在高中年龄段的延伸,获益者并非只有打冰球的孩子。石新伟所说:“学校里有冰球队队员,可是如果没有展示的平台,其他同学还是不知道冰球什么样。有了高中联赛这个平台,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赛,看自己的同学打冰球比赛,只要班里有一个同学打冰球,班上同学就都知道冰球运动,能够以点带面,慢慢就辐射开了。”

  场上一时间的输赢并不重要,通过赛事平台,让更多打冰球的高中生参与进来、坚持下去,并且最大程度地让其他学生了解冰球,通过观看冰球比赛相互熟悉、增进友谊,留下对冰球的美好回忆,是高中冰球赛事更为积极的意义。同时,这也为学校之间的文化展示提供了平台,学校的拉拉队、舞蹈团、乐团也可以借赛事平台相互展示交流,扩大赛事的文化外延。(转自12月4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