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质量提上去 健身成本降下来 温州百姓健身房办到百姓心坎上

  通过智能化、娱乐化的健身器材配备,运动爱好者在增加运动乐趣的同时,可以即时获得运动数据,记录日常锻炼,同时现场的智慧健身大屏也让老百姓能够及时获取运动排名,享受体质检测服务,将运动数据与体测数据结合,科学了解自身的锻炼效果,而市民只需每天花费不到一块钱就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近年来,浙江温州百姓健身房通过做好建设、运营、管理“三篇文章”,利用社会力量办体育优势,把市民的健身质量提上去,健身成本降下来,切实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百姓健身房已逐渐成为温州的城市名片。近日,位于温州瓯海区府行政中心的百姓健身房——瓯海智慧健身中心投入使用,更是完成了百姓健身房新一轮升级换代。

发挥优势 聚焦民生需求

  2017年以来,温州市聚焦需求、精准供给,在社区支持建设百姓健身房,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全天候、全人群服务。同时遴选多个项目协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入驻百姓健身房,通过市民点单方式,提供量身定制的体育技能教学服务,打造百姓身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温州共建成百姓健身房246家,进一步完善了温州市民“十分钟健身圈”,有效破解了群众“去哪儿健身”“怎样健身”难题,构建起较为健全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表示,随着全社会健康观念、健身意识不断提升,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便利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回应群众对优质体育公共服务的新期待,一方面温州市坚持高标准建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另一方面聚焦民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百姓健身房这一新载体,通过政府出器材、社会力量出场地,合力推动优质体育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今年,浙江省政府将温州百姓健身房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向全省推广。

“三个亲民” 让百姓喜闻乐见

  位于温州鹿城区藤桥镇青藤家园的百姓健身房一经试运行,就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点。“以前藤桥镇没有健身房,想健身还要花20分钟开车到瓯海区,办张年卡至少要上千元。现在藤桥镇有了第一家百姓健身房,以后健身就方便了。”家住藤桥镇的周先生讲出了所有藤桥居民的心声。
  据张志宏介绍,为了做好设施建设文章,百姓健身房坚持“三个亲民”原则:距离亲民,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价格亲民,全市三分之二的百姓健身房已实行全免费,三分之一实行低收费,年卡不超过365元;服务亲民,选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热心人士组建志愿者团队,负责日常管理,给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现在很多百姓健身房已成为社区中最聚人气的地方,如工人文化宫的百姓健身房最多的时候有70多人同时锻炼,很受群众的欢迎。”张志宏说。
  “百姓健身房里的健身指导员和管理人员都是志愿者,是社会力量办群众体育的一种形式。”温州庆年坊社区主任乐素贞向记者展示了一本本类似存折的小本子,这是义工们的积分本。据了解,庆年坊百姓健身房采用“社团+义工”的服务制度,调动辖区体育社团志愿者参与健身房的运营,“发挥社区文体骨干的余热,让有文体特长的居民在健身房里开班授课。”乐素贞告诉记者,除了辖区范围内的义工,市区两级体育部门还会定时派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居民进行专业健身指导。
  张志宏说:“百姓健身房在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给我们广大的社体指导员提供了发挥光和热的平台,温州有强大的社会体育力量资源,能够调动这些力量为百姓服务,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结对共建 发挥社团作用

  在温州南塘,百姓健身房也始终处于满员状态。“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很方便,而且跑步机、单双杠训练器、背部伸展练习器等,健身器械也很齐全,还有许多免费课程,大家都很愿意来。”市民张先生是南塘百姓健身房里的常客,不仅自己练,还常常带家人来参加这里的免费瑜伽课程。
  能有如此多免费课,也得益于这里良性的平台运营。据了解,近年来,温州借助百姓健身房发挥社会力量办体育优势,探索实行体育社团与社区结对共建机制。2019年开始,陆续从温州市级体育社团中遴选出14家实力雄厚且公益服务意愿迫切的协会,派出1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市民提供了3421节体育舞蹈、健美健身、瑜伽、跆拳道等免费课程,服务健身群众约5万人次。今年,温州市《百姓健身房管理办法》《百姓健身房星级评定标准》《百姓健身房建设与服务地方标准》也相继出台,实行建设运营全流程管理,让百姓健身房管理更规范、服务更到位、品牌更响亮。(转自12月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