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 勤练 常赛” 大学体育尝试全域化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推动学校体育人才培养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体教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体系,以“学会、勤练、常赛”主导,大力开齐开足体育课,通过大学体育四年全覆盖,实现了大学体育全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让每个学生实现“学会”的目标,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状况和运动水平,在各体育俱乐部将他们分为基础、初级、中级与高级四个层级进行管理。针对不同层级的会员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础会员为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的学生,主要以体能练习为主。初级会员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但运动项目零基础学生,主要以“学会”该项目的基本技术为主。中级会员在有该项目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学习更高的技术与战术,以及竞赛规则的掌握和参与俱乐部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高级会员为运动水平较为突出的学生,主要进行代表队训练和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高水平赛事。
  “勤练”是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和运动技能培养的保障。为此,学校体育俱乐部将课内和课外结合在一起,在安排中明确了课外训练的要求,课内与课外按照1:1的学时比例安排,课内教师讲练结合,课外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构建起一套体育俱乐部的“勤练”体系。
  为了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学校从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和各项目俱乐部实行三级管理,从不同层面拟定全年的竞赛计划和竞赛安排,构建出三级竞赛模式。各项目俱乐部在日常活动中组织各类专项小比赛,达到以赛代练的效果;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按照联赛制组织各俱乐部进行循环赛;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按照赛会制组织各项目进行年度或学期总决赛。通过建立、健全俱乐部的“常赛”管理机制,让各项目体育竞赛充盈在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
  通过实施“学会、勤练、常赛”,现在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高涨。学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负责人吴正峰表示,通过改革,学生的课外训练时间上有了保障,也有了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外走向了运动场,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
  该校休闲体育系主任杨成表示,学校未来将继续深化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体育俱乐部将结合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更多的体育活动与竞赛,让体育运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通过学校体育更好地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转自12月10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