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跳伞期待乘风破浪

  上世纪40年代,我国第一座伞塔在重庆落成,运动员们从50米高的伞塔重复跳下进行跳伞训练;上世纪50年代,跳伞员们在运5运输机的轰鸣声中,历时一小时缓慢爬升盘旋至高空3000米,依次背着伞包跳下,进行空中造型、定点等项目的训练;而今,新兴科技为项目发展插上了“翅膀”——“风洞”为专业跳伞运动员的空中模拟训练“造福”,“风洞”也已经发展为室内跳伞这一国内航空体育运动领域“新宠”,尤其受到青少年群体喜爱,在诸多比赛中,青少年参与人群占80%。

室内跳伞的“前世今生”

  室内跳伞是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航空体育运动项目。日前,在重庆际华园极限运动中心举行的2020全国室内跳伞(风洞)锦标赛上,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运动二部主任、前世界跳伞冠军王永利,请他介绍了室内跳伞的整体情况。

  王永利说,室内跳伞就是在风洞中开展的跳伞活动。风洞首次和航空项目结合,是在大约十年前,当时国内的一家军工企业在四川绵阳自主研发了一个用于青少年飞行体验的风洞,之后跳伞项目便尝试利用风洞开展训练。回忆起首次风洞跳伞全国比赛,王永利说:“当时的比赛还是实验性的,只是在风洞中借鉴了跳伞的一部分动作,比如盘旋、造型等。”

  从2017年开始,室内跳伞国内赛事有序开展起来。由于室内跳伞本身的趣味性、娱乐性,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尤其是在风洞中充分展示身体的灵巧性、技巧性的过程,极其酷炫。鉴于此,总局航管中心也加大了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推广,王永利介绍说,目前我们很多国内比赛都设置了青少年组,年龄跨越也很大,最小6岁就可以参赛,最大17岁左右,基本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来说,既可以体验风洞,感受飞行的乐趣,也可以开展在风洞中“摸点”“抓足球”“抓娃娃”等活动,相互绕行,上下寻找各个目标,通过这些趣味性的活动进一步提高水平。

  谈及室内跳伞项目在国际上的发展,王永利表示,总局航管中心从2017年开始接触国际比赛,也逐渐组队参加比赛。从四人造型等项目的技术水平看,中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差距并不大,最大的差距是在个人自由式项目中,国外选手有很多的创新动作,已经不是简单的飞行,而是配合音乐融入了诸多创意表演元素,丰富了表演形式。王永利切身感觉到,风洞已经完全从一项运动变成了艺术。如此情况下,国内室内跳伞运动员如果想要赶超国外选手,势必要在创新动作、节目编排上下一些功夫,探索项目艺术化发展道路和方向。

  即便前景可观,但室内跳伞项目在国内仍属于新兴项目,发展也处于初期阶段,王永利介绍说,目前国内风洞设备还比较少,赛事也比较欠缺。对于项目的发展,航管中心规划每年都要打造固定的赛事体系和活动体系,每年开展两场正规的国家级比赛;要系统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从业者的整体水平。

飞行高手在“民间”

  只要踮起脚尖,就更靠近蓝天,而风洞,可以为每一个普通人实现儿时的“飞行梦”。为大力推广风洞在群众中开展,为更多风洞业余爱好者展示自我的舞台,组委会在本次2020全国室内跳伞锦标赛中,增设了业余组群众科目并开展现场群众风洞体验与互动,让更多百姓也可参与其中。

  对此,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此设置也是为了吸引更多人了解、参与风洞运动。目前国内的风洞爱好者逐渐增加,本次比赛除了专业队项目外,在很多项目中允许社会爱好者参与,比如基础飞行、单人动态、双人动态、自由式、双人造型等,在整个赛事中,主办方设置了三分之二的项目对社会爱好者开放,不仅局限于专业运动员,这也是对风洞运动推广很好的手段。

  在直径4.3米,总高12.88米的圆柱形风洞飞行舱内,可飞行最高风速为255.6公里/小时,即71米/秒。透过风洞的玻璃窗,一套熟练且干净利落的倒飞、旋转、盘旋等个人动态……奉献这套精彩表演的是来自北京、今年25岁的求昀臻。大学期间求昀臻爱上了“飞在画中一般”的跳伞运动,在美国、西班牙、马尔代夫等地的跳伞俱乐部,都出现过他独自背着伞包翱翔天际的身影,跳伞累计时长近300小时,敢于冒险,不断超越自我的他还成功挑战了翼装飞行。求昀臻说:“飞行的感觉比想象中更美好,风洞是对室外跳伞非常有效的辅助练习,相对于高空跳伞,风洞安全易学,老幼皆宜,在初次训练10分钟左右时间,便可让普通群众体验到独自飘浮在空中的快感,实现飞行梦。 ”

  目前在美国留学的求昀臻以业余组际华园代表队员的身份首次参加了全国室内跳伞锦标赛,他感慨万分:“风洞在国内现阶段还属于小众运动,希望中国室内、室外跳伞圈都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并快速发展,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在国际赛事活动中,增强中国竞争力。”

时尚潮流运动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本次室内跳伞全国锦标赛的承办方重庆际华园,是世界500强、央企新兴际华集团旗下企业。作为首批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国家4A级景区,重庆际华园以极限运动为引领,以体育、旅游为抓手,以体旅、体教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打造“体育+”业务生态圈,构建形成了以室内跳伞、室内攀岩、室内冲浪、室内滑雪四大特色极限体育项目为核心内容,涵盖高空滑翔、VR运动、直升机飞行培训、拓展运动等众多运动类型,“室内运动+室外运动”“极限运动+大众运动”“空中运动+陆地运动”的复合式、立体化项目体系,以及体育运动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格局。

  在室内跳伞项目发展上,重庆际华园一直走在国内前列,拥有世界唯一单体建筑双风洞布局,具备举办国际性室内跳伞赛事条件,承办了第一届亚洲及大洋洲室内跳伞(风洞)锦标赛、连续四届全国室内跳伞(风洞)锦标赛等赛事,同时还是中国跳伞队风洞训练基地、航空飞行营地。重庆际华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君介绍说:“未来还将推进室内跳伞进校园,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围绕‘航空飞行营地’开展航空培训、研学教育;吸引更多会员飞行体验,助力扩大室内跳伞运动发展的群众基础。依托‘中国跳伞队风洞训练基地’,吸引更多国内外专业队伍前来训练,每年分别举办一场国际性和全国性室内跳伞赛事,做好培训保障,助力室内跳伞专业人才培养。”(转自12月1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