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老年人参与运动健身的智能技术“堵点”

  随着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体育健身领域,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文,要求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切实解决老年人参与健身过程中运动智能技术的困难,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健身新模式,保障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基本权益。
  《通知》要求,要增强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的便捷性,为老年人进入体育场馆、使用健身器材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服务。以“健康码”为例,通知明确“体育场馆不得因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调取‘健康码’等原因拒绝老年人进入,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安排老年人凭身份证、老年证等有效证件登记进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另外在体育场馆预约、进出场馆帮扶、满足基本需求方面,也给出了针对老年健身爱好者需求的具体解决方案。
  随着全民健身线上+线下赛事活动的普及、流行,老年健身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参与其中,《通知》同时聚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要求在举办活动时,应保留电话专线、现场报名窗口等线下报名方式,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报名名额,同时为老年人提供纸质版秩序册、成绩册、证书等,确保老年人顺利报名参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另外各级体育部门、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单项运动协会也应好志愿服务,组织老年人集体报名、参赛。通过设置较大字体、醒目标注、简化功能和流程等方式,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线上参与平台更加便于操作。不断探索、丰富老年人参与赛事活动、智能健身的方式,提高智能健身程序的适老化程度。
  《通知》同时指出,应探索通过5G、超高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帮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线观赛等智能化服务。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通知也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在社区、公园等老年人经常锻炼的场所配备志愿者,主动将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的同时,解答老年人在体育领域运用智能技术的问题。(转自1月1日《中国体育报》03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