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育 快乐体验 模拟飞行伴随时代“飞翔”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成熟,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技术与飞行技术加速融合,最终产生了全新的模拟飞行项目。近年来,这一项目在推进航空运动、“互联网+”,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形式多样的模拟飞行线上赛广泛开展,成为航空体育线上别样的风景。

模拟飞行线上赛在成长

  尽管模拟飞行项目具备了互联网开展的优势,但并不是一起步就在线上开展。“线上竞赛必须经过长时间预先准备,比如要把一次起落航线飞行搬到线上,怎么评判,怎么预防替赛,怎么防止作弊,能不能实现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等都是课题,很多人觉得太复杂、难度大,但这些都是客观高效办赛的基础。”模拟飞行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总局航管中心是在几年前开始布局线上赛评判技术的,这是体育界、航空界、IT界的跨界合作,“我们动员社会力量,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经过测试、改进,逐步推出使用和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竞赛科目的自动评判程序经受住了竞赛的考验。”但是,自动评判只是实现线上办赛的第一个要素,竞赛组织是社会性的工作,要实现线上竞赛各方的井然有序,安全、顺利和圆满地实施竞赛,还要运用专业的数字化技术完成千头万绪的工作。
  “四年来我们积极配合航管中心,利用大数据工具提供模拟飞行项目的纵深数据管理,推进包括网络赛和现场赛的运行效率。从数据的维度对人员日常飞行训练进行轨迹采集、操作习惯要点提取及达标概率分析。采集越全面,通过优化算法将大量数据进行清理、集成、转换、规约后,数据的展现就能越准确,还能给竞赛活动的自动成绩评判提供相应的佐证。在竞赛活动中,在进行成绩自动评判的同时,将参赛者在全部参赛科目上的飞行数据与日常飞行数据进行比对,成绩曲线的差异比率会触发特殊的监控程序,最后通过复核来输出精确的评判结果。这种严格根据模拟飞行赛事独特的逻辑去构架的算法,能避免出现因一般逻辑判断和个人误操作等问题而产生的错误,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多次实践证明,大数据不仅提高了网络比赛运行效率,而且大大提升了整个模拟飞行行业的集约化程度。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让学生们安全、就地、顺畅、精准无忧地赛出水平,延续模拟飞行全部的重要赛事,稳定甚至拓展了参赛群体。”模拟飞行专家组成员、线上竞赛承办单位鹰扬科技负责人李恒谈到模拟飞行线上赛时感慨良多。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是赛事组织管理的技术革命,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承载了2020年全年四场线上模拟飞行竞赛活动。
  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航协模拟飞行服务平台带领全国各地的模拟飞行爱好者线上训练,“通过自动评判、数据稳定流转与自主分析功能使整个模拟飞行群体、包括在校大中小学生和社会飞友群体形成的生态系统在线上活跃地运转起来。”李恒介绍,“线上以排名、打榜、表演、展播、投票、竞赛等多种形式综合呈现,参赛者随时可查看自己在不同域集所处的排名位置。智能化使大家虽然在客户端当地参赛,但是热情高涨,你争我夺,竞速项目的全国纪录不断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和地方四项线上竞赛接连举办,“逆风而上,向阳而生”主题全国模拟飞行网络精英赛持续了整个2020下半年,同时配合了各个真实飞行项目和飞行营地的线上直播,掀起了航空体育的线上高潮。

关于模拟飞行,他们这样说……

  来自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参赛者刘君宇获得了精英赛穿越气柱竞速项目个人单项冠军,在谈到精英赛时,他说:“面对全国高水平选手的挑战,自己要不断加强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比赛,感觉自己的飞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更加激起了自己挑战更大难度科目的想法,同时自己对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学习积累也有很大的帮助。”
  刘君宇的班主任杨驿表示,模拟飞行运动科技含量高,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许多航空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多接触与航空紧密相关的学科,比如物理、数学、地理、历史、外语等等多项知识。通过竞赛活动,弘扬体育运动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刘君宇指导教师王静说:“刘君宇参加模拟飞行这个项目,利用电脑驾驭各种飞机,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运动学、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参加了这个项目后,刘君宇用更多的时间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飞行软件和外设硬件,全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中学阶段能有一个科技的爱好,并为之努力,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刘君宇变得非常自信、开朗。”
  获得2020年全国高校模拟飞行锦标赛专业飞行组VOR/DME进近个人冠军的王宏圣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大三的学生,也在学院备赛培训过程中担任了全校参赛学生的教员,谈到这次独特的线上参赛体验,他说:“疫情期间,本以为2020年不会再有大赛了,但是航管中心如期举行线上赛,并且办得有条不紊。在训练过程中,当我们对监测程序有不同理解时,经常跟航管中心反馈和交流,很快航管中心就答疑解惑,并完善了一些比赛程序上的细节,在赛事流程和比赛严谨性方面做得极为细致。作为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模拟飞行大赛,这让我们有了将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和其他兄弟院校交流技术的平台。根据往届参赛队员的送训进度,参加过模拟飞行大赛的同学进度远超同阶段学员。所以,模拟飞行大赛不仅仅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更提高了我们对专业的认知,提高了飞行技术,对飞行学员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年,我们学院耗资修建专业实验室,订制了120台模拟机训练器,充分保障队员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条件和环境也是其他院校队员非常羡慕的。我们今年的成绩与良好的训练条件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对接今年国赛,我们举办了校内选拔赛,我们的校内赛完全是对照国赛标准执行的,我们特别邀请了航管中心的孙涤非老师作为嘉宾指导比赛,这更加调动了我们同学对模拟飞行大赛的兴趣,也通过在抖音和虎牙平台同步直播比赛画面,精心拍摄多条宣传视频,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我们的比赛,提升模拟飞行项目在全校的氛围。今年国赛,学院也是充分保障大家的训练,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模拟飞行推动体教融合

  随着技术的成熟,各地的办赛需求也得到落实,江苏省航空运动协会和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相继在中国航协模拟飞行服务平台上举办了当地的学生模拟飞行竞赛。其中,北京市少年宫经过严格的新项目论证后,将模拟飞行列为新学期教学内容,现已面向全市青少年开课。
  “我经常接到家长打来的电话,希望当地学校也能开展模拟飞行项目。”线上赛负责人孙涤非说,“很多家长表达过这样的心声,这也与目前体教融合的大背景契合。模拟飞行融汇了百年航空的知识,具备了丰富的教学性,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多任务模式管理能力。飞行是一种严格的程序管理,每一个步骤都按照清单进行,飞行中关注多个仪表变化还要控制飞机姿态,能训练注意力分配能力。孩子们现在学习任务那么重,学会这种严谨的管理能力,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我们一直在挖掘项目对青少年能力的提升功能,并不只是知识技术层面上的,而是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方面的。”
  “2021年开始,模拟飞行将会跟国防体育有更多的接触和合作,因为航空体育源于国防体育,在对青年一代身心塑造、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树立方面发挥好使命传承作用。”总局航管中心运动一部负责人杨宇心透露。
  2003年总局航管中心将模拟飞行正式申请立项以来,通过挖掘项目教育功能,创新内容和办赛技术,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
  模拟飞行,未来可期。(转自1月25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