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少年体适能健康 世界冠军关注体教融合

  “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重视儿童青少年健康就是重视未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抓手还要一步一个脚印,以人为本,以小见大,以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为导向,孵化出一批可以尽快落地的实施方案。”日前,北京政协委员、世界冠军李妮娜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体适能成为提及越来越多的概念,李妮娜也针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除了传统意义上竞技体育的‘体能’要素以外,体适能还将精神、心理、社会适应等层面的含义纳入了考量,因此提高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水平对于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成长有着现实意义。目前,体能项目进校园进度仍较为缓慢,对体能的理解和认识仍简单移植竞技‘体能’概念,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的特点,有机纳入各项元素。”

  缺乏专业人才储备是最关键的问题。经过近年来的调研与实践,李妮娜发现,通过体适能水平的提高达到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目的,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掌握运动技能,而是需要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融会贯通。但是目前看来,体育教师队伍普遍缺乏相应的能力,难以满足广大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需求。因此《意见》提到的‘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培训,增强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很及时,也很必要。”

  李妮娜认为,要尽快完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体系,推进体适能进校园,“从教育行政主管层面,应加快形成以健康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纳入政府、学校的考评范围,从制度上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工作。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体育与健康相关从业者应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地位,具备从事相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资格,畅通职称与职务晋升通道,探索体育教师担任学校行政职务、班主任、教学主管工作的机制与方法。丰富、完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理论和实践体系,将体适能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予以实施,充分发挥体适能促进健康的创新、引领作用。

  李妮娜表示:“针对体育教师队伍不足问题,也要加快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绩效考评体系,将体育教师的考核、晋升与学生的健康挂钩。同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主动进行职业教育、研学与评课等活动,完善自身理论与实践技能短板,切实掌握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有效方法,鼓励各学校探索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评比方案、绩效考核与奖励办法等,推动体育教师队伍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体育教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避免体育教师停留在具体技术层面,仅仅关注相应运动技术的教学,缺乏大健康观,缺乏促进儿童健康的专业能力。”

  “完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培训体系,还要吸纳高水平人才从事相关工作,以提高队伍水平,”李妮娜说,“《意见》中提到‘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因此,地方也要通过机制与经费的保障,促进退役运动员、退伍军人掌握体适能理论与方法,缓解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人才缺乏、工作负荷过大等现状,充实学校教练员队伍,纳入新鲜血液以提高整体水平。”(转自2月4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