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后盾倾力支持——花滑家长切身感受项目由冷及热
花样滑冰,一个从前冷门而小众的运动如今已渐渐热了起来。在采访中,记者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练习时长在6年以上的家长与才开始练习的冰娃家长之间有“代沟”。
在一家商业冰场,记者注意到了一位看上去已是高挑少女的学员。“她现在只是偶尔来冰场放松一下了,以前小时候一周要练15个小时以上。”在小刘更换冰刀时,记者和她母亲交流了起来。“小时候就是个‘两脚吞金兽’,光花滑一个月就要上万,教练费是大头,大课从100元慢慢涨到200元一个半小时,小课是300元慢慢涨到400元,上一个半小时的课休息一会儿再单独上一个小时的冰,冰时倒是不贵,一般是买年卡,才不到2000元。”张妈妈说。张妈妈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小刘练习花样滑冰时她在旁看顾,小刘考级、比赛她从不假手别人,都是自己带着小刘去。“人是越来越多了,还记得第一次考级的时候,只有不到200个小孩参加,现在听说有的考级点都将近2000人报名了。”张妈妈感叹道。尽管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15岁时小刘还是慢慢放下了花样滑冰。“练习这个项目,长高一点儿或者重了一点儿说不定半年就白练了。水平退得飞快,已经很努力控制了也没办法,总不能为了爱好让她不长大吧。”张妈妈认为发育期是最主要因素,学业压力反在其次。“不怎么练习之后,很多难度动作都做不出了,上冰也只是滑一下,她跟我说特别羡慕女单选手陈虹伊,能一直滑到国际舞台上。”
与小刘不同,今年8岁的王微练习花滑不到4年,一周练习2到4天的她练习花销不大,每月大概1000元。王微是冰雪进校园的受益者,“每周学校校队会组织1到2次练习,教练也是冰场的教练,然后自己每周加练1、2次就差不多了。”奶奶刘章说,在照顾王微的同时,她也耳濡目染慢慢了解学习花样滑冰。“这就是小手牵大手吧。以前对赵宏博那一代的运动员有所耳闻,对花滑也是一知半解,现在我至少对国内国外高手都有了印象,希望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能去现场看他们。”刘章表示在她身边的花滑家长圈里几乎大家都能对花滑明星如数家珍,偶尔还会交流精彩赛事瞬间。(转自4月16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