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后盾倾力支持——门槛降低 减少冰壶家长顾虑
冰雪项目常被外界认为是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承担的运动,而在所有冰上项目中,冰壶是当之无愧的“贵”族运动,一小时冰道使用费就近400元,加上教练指导费用,每小时消费在600元左右。
张福荣的女儿王玺煊今年高一,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练习冰壶,至今已有7年,当被问起孩子在冰壶上花费多少时,张福荣的回答是:“几乎没怎么花钱。”这并非个例,由于学校或体育局等承担了大部分费用,孩子练习冰壶并不需要家庭承担很高费用,这也正是张福荣回忆王玺煊走上冰壶之路的第一步。
“在训练上我没有怎么费心过。”张福荣说,北京市怀柔区以冰壶为发展特色,是北京市第一个设立区冰壶队的地区,王玺煊四年级时就进入了区队练习,但仍然在学校读书。“她主要是在周六、日练习冰壶,但是对学习还是有一定影响。”张福荣说,与其他一天或两天就能完赛的项目不同,冰壶比赛的赛程通常在一周左右,赛季时王玺煊甚至要请一个月的假出去连续比赛。“学业一落就是一个月,回来之后得加紧补才行,但她也没时间去补习班,不可避免还是有些成绩下滑。”张福荣说,她尊重王玺煊的坚持,“我们家长也只能是在精神上支持,我也没劝过别的,只说要是不愿意放弃你就努力,想要学业和训练两手抓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王玺煊的偶像是同样从怀柔区普通学校中走出的冰壶国家队女队队长韩雨,7年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无论在哪所学校读书她都没有中断冰壶的练习。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北京市其他区也陆续开始发展冰壶运动。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王维浩就是这样与冰壶结缘。“他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冰壶的,后来就进了五十五中校队,现在已经4年了。之前学校包车组织他们去怀柔训练,但后来东城区新建了冰壶馆,离我家只有两站地铁,所以他都是自己去。”妈妈李美玲说。和王玺煊类似,王维浩训练的费用也没有由家庭承担,而是学校等单位来负担。在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就读的牛子木更是逢上了好时节,“学校不惜花费重金为孩子们修建了一个冰壶场,还请来了教练细心教学,耐心陪伴孩子成长,这让我们这些家长非常感动。”妈妈李红娜说。除了冰壶,牛子木还练习滑雪,“我们利用周末和假期自费到雪场进行练习,帮她加强记忆,增加实战经历。牛子木也很坚强,还记得有一次她在练习时不慎把脚扭伤,这让我们非常心疼和着急,但她去医院打了护踝后,仍坚持锻炼又让我们非常佩服与感动。”(转自4月16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