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强顶层设计 系统性构建体教融合运行机制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青少年体育发展之路怎么走,体教深度融合的难点和堵点该如何打通,河北省体育局一级巡视员张绰庵介绍,河北省从顶层设计入手抓“融合”,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融合”,系统性构建体教融合运行机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是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机制为保障,系统性构建体教融合决策指挥体系。河北省委、省政府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体教融合的目标要求上来,全面加强党对体教融合工作的领导。为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由省政府协调督导、省政府办公厅、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细化落实,将体教融合每一项任务都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位,明确了各市县政府及省委省政府15个部门的任务分工,压实了各级政府及省直部门的体教融合责任。保定市成立了以政府副市长为组长的体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市、县、乡三级责任体系。衡水市体育、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了体教融合办公室。河北已形成省、市、县、乡四级体教融合领导体系,为确保中央和省体教融合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是以建立全方位体育育人机制为根本,系统性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秉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下大力统筹推进体校、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融合发展,系统性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同时,使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础愈加夯实。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全力打造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平台。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基础阵地作用。积极培育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激发青少年体育市场活力。努力做到青少年体育“四统筹”“五保障”,即“运动场地统筹利用,教师教练统筹调配,教学训练统筹安排,竞赛活动统筹开展”,从而实现“运动场地有保障、运动项目有保障、运动时间有保障、运动组织有保障、指导教练有保障”,帮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体育基础,让每个有体育天赋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秀体育人才”,真正实现通过体育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健康成长的目标。
三是以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导向,系统性构建体育特长生“一条龙”对口升学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在强化党委政府“强制性”推动的同时,还需考虑与市场“利益驱动”相结合,充分引导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省体育局提出:“让最好的学校,办最好的体育”,“让更多的体育生,有更多的好出路”。切实抓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扩大体育特长生招生数量,明确招生比例。建立建全体育特长生“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校招生引领带动作用。
四是以创新体育教师教练员管理机制为突破,系统性构建青少年体育教学训练指导体系。首先改变体育教师教练招录办法,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任职渠道。其次明确学校代表队教练员最低配备标准,使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的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建立教师教练职称双贯通制度。鼓励学校体育教师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注册成为教练员。并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打通体育和教育系统在教练和教师使用管理方面的壁垒,在不增加现有编制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整合壮大了体育教师教练队伍,有效提高了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利用效益,同时为体育教师、教练指导青少年体育教学训练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和平台。
五是以健全青少年赛事管理机制为关键,系统性构建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健全青少年赛事管理机制,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实施青少年运动员全年注册,畅通青少年有序参赛渠道。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会改革和单项协会举办赛事。增加省市县综合运动会、冰雪运动会青少年组比赛设项,扩大青少年覆盖面和参与度。同时以三大球、冰雪等运动项目为引领,持续办好冀萌杯足球联赛、小年龄段篮球赛、冰雪联赛等,2020年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95场次,参赛运动员达3.5万人。
张绰庵表示,河北省体教融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青少年体育发展“快中有忧”,问题和困难还不少。未来将进一步细化措施,完善政策,推动体教融合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转自4月22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