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在基层开花结果——江苏初步呈现体育和教育双赢

  自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颁布以来,江苏在体教融合工作上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初步呈现出“教育更加全面,体育更可持续”的双赢局面。
  一张蓝图描绘体教融合工作发展新格局。江苏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振兴青少年校园足球、规范促进社会俱乐部发展等一系列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政策举措;2020年省委深改办把“推动市县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列入对市县推进改革工作任务考核的20项指标之一,营造出政府、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的良好环境。
  一体化统筹设计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调整省运会青少年部的奖项设置,设立“学校体育工作奖”,调动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整合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和学生体育竞赛,制定出台《江苏省青少年体育竞赛指南》;优化省运会和年度比赛的年龄组设置及竞赛形式,健全锦标赛、冠军赛、分站赛、俱乐部赛等多元化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每年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和学生体育竞赛150项次,参与青少年运动员达2.5万人次。
  一盘棋合力推动体校标准化建设和机制创新。以体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推开全方位培养合格人才的新格局。联合省教育厅制定出台《江苏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标准》《江苏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标准评估细则》。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各级各类体校纳入当地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体校文化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断提升体校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条龙优化实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目前,江苏形成了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各级各类体校为主阵地、社会青少年俱乐部为补充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格局。从2019年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遴选和创建工作,现已创建命名720所体育特色传统学校,计划到2025年,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00所;在全省64个县(市)实施县级青少年体育训练“5621”计划,即每个县(市)创建5个以上体育特色项目,每个运动项目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形成学段上下衔接、项目集约发展的业余训练网络体系;建成7个“省级青少年高水平单项运动业余训练点”;在体育消费券发放中专设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青少年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各类活动,调动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转4月2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