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盛会润岭南 文脉薪火耀湾区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这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比拼场、群众体育的展演场,更是岭南文化的展示窗口。从开幕式到赛场内外的文化浸润,再到岭南元素与体育精神的深度交融,都让全国观众在感受运动激情的同时,充分领略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全运舞台展岭南风韵

开幕式作为岭南文化展示的核心舞台,丰富多样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通过创新编排惊艳亮相。醒狮表演结合VR技术,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龙舟竞渡场景借助AR技术“划”入观众席。正如执行总导演高燕所言:“我们用一场开幕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自信,向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开幕式。”

武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样是全运会上岭南文化特征鲜明的竞技项目之一。在粤港澳这片热土上,孕育了诸如洪拳、蔡李佛拳、咏春拳等闻名遐迩的南派武术。在全运会赛场上,南拳、南刀、南棍轮番上阵,选手们拳刚腿硬,步稳势烈,尽显沉稳与爆发力。一招一式都承载着深厚的武术哲学与文化内涵,传递着岭南武术兼容并包、内外兼修、坚韧不拔的文化内核。

在广东,每逢喜事人们常请舞狮队来表演,以期聚喜气、讨彩头。舞龙舞狮作为群众展演项目首次亮相全运会舞台,作为承载着岭南文化的非遗传统项目,千年醒狮首登全运会就迅速走红。

“中国醒狮看广东,广东醒狮看佛山。”佛山作为十五运会群众展演项目舞龙舞狮决赛的举办地再合适不过。广东队员欧飞龙说:“在广东,每逢过年和喜庆的节日都会看到舞龙舞狮的表演。”欧飞龙所在的广东队获得南狮传统项目一等奖,他们在表演中上演了一出具有岭南特色的《勇斗蜘蛛采仙草》,以激昂鼓点引领剧情,讲述醒狮跨越山海、历经艰险终采仙草的传奇故事。演出现场,狮子闪转腾挪,神态惟妙惟肖,情节跌宕起伏,精湛的演绎赢得全场喝彩。教练何灿添说,他们在节目中的道具器材设置上也凸显了岭南特色文化,希望通过全运会的窗口把传统文化展示给全国人民。

一景一味浸岭南文化

十五运会在赛场设计上也颇具匠心,将岭南风情与竞技需求巧妙结合,让运动员在激烈比拼中也能感受浓厚地域文化。深圳赛区的马术项目场地障碍赛堪称典范,“小蛮腰”(广州塔)、“春笋”(中国华润大厦)等广东地标模型竖立赛场,岭南花卉图案装饰障碍栏架,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形象灵动穿插,鲜艳明快的配色既彰显了岭南热情,更得到了运动员的认可。上海骑手郑文杰表示,鲜艳的障碍栏架设计能帮助马匹集中注意力,助力赛事发挥。东莞赛区则在篮球比赛节间休息时,加入凸显岭南文化的国乐表演《可园可源》。节目以国乐演奏搭配舞蹈情景表演,再现了岭南画派先驱“二居”(居巢、居廉)客居东莞可园、创新绘画技法的艺坛佳话,让观众在赛事间隙领略崇文尚艺的岭南文化。

赛场之外,文化体验与美食品鉴成为连接体育与岭南生活的纽带。香港女篮队员在顺德展开的文化之旅,生动诠释了岭南文化的多元魅力。在“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清晖园,队员们驻足碧溪草堂、船厅等建筑,了解这座“状元府邸,进士世家”的辉煌历史,感受岭南园林的精巧雅致;在“千年花乡”陈村镇,成片盛放的五雀三角梅如瀑布倾泻,让队员们沉醉于这片“童话秘境”;而在老字号“黄但记”,菊花鱼羹的清甜、桂花糕的软糯,让队员们赞不绝口。香港女篮队员邓咏恩直言要将这份美味推荐给亲友。陈村粉的非遗制作工艺更让大家深感敬佩。“顺德好靓,是一个好地方。”张楚莹的评价传递了香港运动员们对岭南文化的喜爱。

从开幕式的岭南文化展演,到赛场内外的细节浸润,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体育为桥让岭南文化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呈现。醒狮腾跃间的精气神,武术招式中的文化魂,园林、美食里的生活味,还有全运会期间火爆“出圈”的带有岭南特色的“大湾鸡”,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岭南文化的鲜活底色。

第十五届全运会不仅让全国观众读懂了岭南文化的兼容并包与奋发进取,更通过粤港澳三地的联合承办,加强了大湾区间的文化交流。当体育激情碰撞文化魅力,当传统元素融合现代创新,本届全运会不仅成就了一场体育盛会,更完成了一次岭南文化的生动传播(转自11月17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