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内容,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是体育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功能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与对更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既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回应人民呼声,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必要举措。“十四五”以来,体育总局以高质量为主题,以创新为内核,以全产业链跃升为要义,系统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是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实现大幅跃升。国务院密集出台《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既从宏观角度予以顶层设计,提出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和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发展目标,同时又从相对微观角度着重部署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等具体工作任务,对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形成广泛共识。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体育产业发展、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专门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财政部将体育纳入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同时将体育纳入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商旅文体健融合走向纵深,“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广泛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人心,“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频获点赞。体育产业发展,得到一系列政策红利支撑。

三是各地对体育带动经济的认识发生显著转变。目前全国已有将近一半的省(区、市)将体育纳入定期经济调度工作,体育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得到全国各地空前重视,体育行政部门正被赋予更多责任与使命。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苏超”“浙BA”等一系列地方体育赛事涌现,单场上座人数屡刷新高,赛事品牌价值迅速攀升,影响力日益扩大。不少地方建起对赛事经济的监测体系,如今年1至8月,河北省公开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约8000场,直接带动消费超370亿元,同比增长165%;上海市举办114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直接经济影响74亿元,间接经济影响1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29%。

四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得到全方位巩固提升。体育经营主体创新能力增强,2024年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家,比2022年增加88家。场地设施持续增加,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相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30.4%、36.5%和36.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从无到有,并已成为业内最权威的政策发布平台、最丰富的内容输出平台、最前沿的产业创新平台、最活跃的产业融合平台。体育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全参与体育运动更有保障。

整体看,“十四五”以来,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3%和11.6%,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我们也清楚认识到,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仍面临巨大挑战,在支撑体育强国建设方面仍存在差距。从具体问题看,一是产业政策仍需强化,部分热点领域政策不完备,如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赛事经济,目前国家层面没有专项政策文件,各地发展赛事经济缺乏宏观引导。二是经营主体盈利能力不强,体育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提供的产品、服务等相对有限,盈利能力不强,抵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产业队伍亟需补强,目前体育行政部门内缺少既懂体育又懂产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各地体育产业部门人员少、工作多,与发展需求不匹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推动以下三方面工作开展。一是及时研制专项产业政策。结合国家重要战略落实、重要工作部署,在实践调研基础上,加快研制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同时引导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中心,将体育产业内容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落地性,统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在制造业方面,体育总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研制支持政策,探索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盈利能力。在服务业方面,体育总局将继续加强部门间合作,争取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各地加强对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三是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研究机构的协作,补强产业力量。随着产业工作任务逐渐多样性,要加大对各地体育行政部门、总局直属单位、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其业务能力提升。鼓励各地在产业规划研制、赛事监测、消费试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等工作中,积极与高校、咨询平台等机构建立联系,在让“外脑”更多参与具体工作的同时,提高“外脑”对体育产业工作的认识,进而形成正向循环,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展望“十五五”,在新的基础和起点上,体育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强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转自10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