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滑队收获三张冬奥会门票
随着滑向米兰-2025年北京国际滑联花样滑冰资格赛9月21日在国家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花滑队在参加的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三个小项的争夺中均有斩获,加上中国选手戴大卫在世锦赛上为中国队赢得的一个男子单人滑奥运席位,中国队在米兰冬奥会上集齐花样滑冰四个单项的参赛席位,并有机会赢得团体赛资格。
米兰冬奥会花样滑冰参赛资格先后通过两项比赛产生。在今年3月的波士顿世锦赛上,决出了大部分参赛席位,其中包括男单和女单各24席、双人滑16席和冰舞19席。本次比赛是各协会最后一次获得米兰冬奥会参赛名额的机会,确定男单和女单各5席、双人滑3席和冰舞4席的最终归属。共有112名各协会选手参加本次比赛,角逐最后17个米兰冬奥会花样滑冰参赛席位。中国队参加本次赛事的是女单选手张瑞阳、双人滑组合张嘉轩/黄一航和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5名选手,他们经过国内选拔赛,获得参加本次赛事的资格。
隋文静/韩聪拿到北京冬奥会双人滑金牌后,随着老将因伤病先后淡出赛场,年轻选手在成年组国际赛场难创佳绩,中国花样滑冰结束了一个“辉煌时代”,进入了一段新老交替的困难时期。这种“窘迫”在米兰冬奥会参赛资格的获取上显露出来,在产生大部分奥运资格的波士顿世锦赛上,中国队仅有戴大卫一人在男单项目中排名第18位,拿到一个奥运名额;女单和冰舞都未能进入自由滑和自由舞的比赛;而在中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双人滑上,甚至没能获得世锦赛的参赛资格。
这让中国花滑队备战本次资格赛的背景显得有些“悲壮”。但小将们不惧强手,勇敢地担起了这份重担。17岁的张瑞阳代表中国队出战女单赛场,本次比赛她的对手包括曾获得过世锦赛亚军的比利时老将亨德里克斯、欧锦赛冠军格鲁吉亚选手古巴诺娃,瑞典选手塔耶加德也实力不凡,两名中立个人运动员阿德莉亚·彼得罗相和维多利亚·萨福诺娃更是实力强劲。
虽然这只是张瑞阳在升入成年组国际赛场后的第二场国际赛,但她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她们的实力都很强,但是我并不害怕她们。”张瑞阳说,在同场竞技中,她更关注自己的比赛,并不会去在意别人的发挥。自由滑中,前面的跳跃动作出现失误,张瑞阳并未慌张,而是通过之前训练时的积累,迅速调整,仍完成了一套成功的节目。
双人滑组合张嘉轩/黄一航同样是在本赛季刚刚升入成年组国际赛场,但是为国而战的信念让他们把压力转换为动力。“平时训练中练到位,比赛时能把训练水平发挥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刚满18岁的张嘉轩首次面对如此重大的比赛,难免心态波动,但她专注自己的动作表现,“把自己做到最好。”黄一航则表示:“从驻地到出发到(热身)六分钟到比赛,我们有一个很细致的规划,每天都进行彩排,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准备。”
这正是团队的力量。张嘉轩/黄一航自由滑节目以“飞翔”为主题。张嘉轩说:“这首歌想表达的是‘有了翅膀,我们会飞得更高’,正如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对,我们想感谢我们的队伍、每一位老师,包括所有的工作人员,他们才是最棒的,我们只不过是把他们的努力成果展现出来。”黄一航说。
“我们能拿到这个资格,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冰舞运动员王诗玥也表达了同样的感谢。老将王诗玥/柳鑫宇的复出之路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特别感谢国家队相信我们,给我们这个机会。”柳鑫宇说。
他们并非孤身战斗,每一场比赛,除了教练和工作人员的陪伴,看台上中国花滑队的其他队员也纷纷前来,高举国旗为他们加油呐喊,每一个高难度动作完成,都为他们送上热烈的掌声,为他们注入力量。与此同时,老将们的复出和积极恢复也在为年轻选手保驾护航。
不可否认,即便是在资格赛,中国花滑选手与高手间仍存在差距,比如女单赛场,彼得罗相、古巴诺娃、亨德里克斯优势明显,彼得罗相甚至无需用上四周跳就能够断层领先;冰舞赛场,中国选手仅是涉险过关,与欧美高手仍有较大差距。而在最顶尖选手云集的米兰冬奥会赛场,中国花滑队的挑战将更为艰巨。但有了众志成城的决心,中国花滑未来可期。(转自9月22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