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体育精神浸润心田——“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综述
7月21日,“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圆满落幕。这场历时8个月的活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奥运冠军走进新疆、山东、陕西、江西、西藏等地的学校、军营、乡村和企业,将中华体育精神与红色文化、地域特色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2024年11月25日至29日,活动首站在新疆举行。李越宏、潘展乐、张雨霏等11位奥运冠军齐聚新疆师范大学,潘展乐讲述打破世界纪录的拼搏历程:“曾有人说我‘天赋不够’,但我用每天1万米的训练证明自己。”张雨霏以“下一枚奖牌最珍贵”的宣言,展现永不懈怠的逐梦历程。
在基层互动中,冠军们走进校园,与学生切磋球技、签名留念,孩子们追着问“怎样才能当冠军”;深入军营,李越宏为战士示范射击呼吸技巧,刘洋分享体操平衡心得;走进乡村,他们参与农产品推介,和各族群众共跳新疆舞,品尝烤包子,听老乡讲“现在村里有了篮球场,年轻人爱运动了”。
活动让新疆群众真切感受体育的力量,体育精神闪耀天山南北。奥运健儿也见证了新疆戍边兴疆的发展成果。中华体育精神与文化润疆工作在此交融,为建设美丽新疆增添了强劲动力。
2024年12月26日,活动在山东临沂市开启新的一站。沂蒙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在这里产生强烈共鸣。黄雨婷、邹敬园等5位奥运冠军走进物流企业,邹敬园聊起体操训练:“一个动作重复上千次,枯燥吗?但想到国歌响起的瞬间,就觉得值。”孙梦雅分享皮划艇赛场“肌肉抽筋仍拼命划桨”的经历,让企业员工们感同身受——原来赛场拼搏与风雨兼程的物流工作,都是对责任的坚守。
在临沂市体校,黄雨婷手把手教学生握枪姿势,练俊杰在跳水池边示范转体动作,“别怕失误,失误是冠军的必经之路”的鼓励,让小运动员们眼神发亮。临沭县朱村的红色之旅更显厚重,冠军们在抗日纪念馆看到“最后一粒米做军粮”的标语,听着沂蒙红嫂的故事,李越宏感慨:“我们赛场夺金,沂蒙人民战争年代用生命支持革命,精神一脉相承。”他们向村民讲奥运故事,也听老人说乡村新变化,红色基因与体育精神交织成老区发展的引擎。
2025年4月2日,延安的春色里迎来了侯志慧、刘宇坤等四位冠军。启动仪式上,侯志慧的讲述直击人心:“东京奥运会因伤差点退赛,是‘不服输’撑着我,巴黎终于圆梦。”陕西籍冠军刘宇坤带着乡音:“西安训练时养成的韧劲,让我在射击赛场稳得住。”台下学生掌声经久不息。
在延安体育运动学校,侯志慧站在举重台边纠正小队员动作:“膝盖再弯一点,腰腹收紧,对,这就是力量感!”孩子们从拘谨到追着问“每天练多久”,眼里满是对梦想的向往。走进社区,冠军们跟着学扭秧歌,肖雁宁笑称:“花样游泳的韵律和秧歌节奏,都是对美的追求。”企业车间里,孙佳俊与工人聊“压力管理”:“比赛前我也失眠,后来发现,专注当下就不慌了。”
延安1938街区的体验让冠军们动容。看《延安保育院》情景剧时,刘宇坤悄悄抹泪;学唱《南泥湾》时,大家格外投入。侯志慧在留言本上写下:“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钙片。”在这里,延安精神滋养了体育力量,中华体育精神和延安精神交融,在延安的春天里,中华体育精神愈加生机勃勃,激励着更多人踔厉奋发,奋勇前行。
2025年4月18日,活动走进江西赣州,徐诗晓、徐嘉余等冠军踏上红土地。崇义中学里,江西籍运动员徐诗晓看到孩子们觉得格外亲切,她握着学生的手说:“划皮划艇时,每一桨都要精准,就像你们读书要字字入心。”徐嘉余被舞龙队吸引,跟着鼓点比划:“运动员和舞龙队员一样,都靠团队配合。”
章源钨业车间里,侯志慧、黄雅琼与工人聊起“伤病与坚持”。黄雅琼说:“羽毛球运动员手腕常贴肌效贴,热爱能打败疼痛。”崇义三栖户外基地中,冠军们体验航海模型,徐嘉余对露营的孩子说:“体育不只是夺金,更是快乐。”
于都的活动浸透着长征精神。徐嘉余、黄张嘉洋等向革命先烈致敬,看《告别》情景剧时眼含热泪。在梓山镇潭头社区,看《永远的初心》纪录片,冠军们感慨:“长征精神与奥运精神,都是向着目标不停步。”活动既传递了体育信念,也展现了赣南振兴成果,让苏区精神与体育精神共同成为奋进动力。
2025年7月17日,活动收官站来到西藏。林芝市广东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站在凳子上,翘首等待。马龙、龙道一、王柳懿等冠军的到来,让孩子们如高原雪水般清澈的眼睛里有了更多期待。
宣讲会上,龙道一的故事令人泪目:“医生说我‘不适合跳水’,但我偏要试。巴黎奥运会夺冠那天,我对着镜头喊‘我可以’!”王柳懿、王芊懿姐妹分享了从低谷中奋起的经历,“两次选拔失利,我们在不同城市训练,每天视频打气,终于让中国花样游泳登顶。”
在鲁朗的藏族同胞家,酥油茶香气扑鼻。马龙和小朋友唠起“私房话”,“你哪一科成绩最好呀?你平时是住校还是走读?”陈清晨主动带货,“你们的东西太好吃了,我要买点回去给家人,得给你们带来点消费。”
在林芝火车站,奥运冠军们与铁路职工和附近乡镇代表齐聚一堂。马龙表达了对国人支持的感谢,李倩分享了自己对拳击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在“雪域天路”拉林线上,奥运冠军和铁路职工、旅客们一起联欢,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将中华体育精神带上雪域天路。一个小伙子意外和奥运冠军买到同一个车厢的票,激动万分,但是他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没有去签名合影。“他们太累了,需要休息,能亲眼看到这些冠军,和他们一起唱歌,我已经知足了。”拉林线上,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奥运冠军还和同样在西藏进行宣讲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暑期赴西藏实践宣讲队在林芝站擦肩而过,他们互致书信,让青春在这条“高原幸福路”上汇聚闪光。
宣讲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拉萨,在北京援藏干部指挥部,冠军们看着援藏成果展感叹:“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都是‘奋斗’的不同写法。”在西藏藏医药大学,冠军们与大学生们约定共同用奋斗书写最美好的青春篇章。
西藏军区某部,奥运冠军与部队官兵交流分享奥运故事,黄雨婷、陈清晨、马龙等讲述赛场拼搏经历,潘展乐和张雨霏虽未到场,也通过视频送上祝福。战士们和陈清晨组队打羽毛球,和郭崎琪、黄雨婷手拉手跳舞,和马龙比赛叠被子,欢声笑语回荡在高原军营。在交流中,奥运健儿学习到高原战士坚定执着、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战士们也从奥运冠军身上汲取到拼搏奋进的力量。“你们戍边卫国,我们赛场拼搏,都是为国争光都是让祖国骄傲。”这一刻冠军们与战士们是精神的共振,是信念的执着,实现了体育精神与卫国戍边情怀的交融。
最后的宣讲活动,运动员们见到了三代珠峰登顶者,听到了那些克服人类极限的故事,更深刻地领悟到登山精神,他们和这些登顶英雄以及现场的藏族同胞一起高声朗诵中华体育精神颂,将活动推向高潮。“体育如同登山,顶峰荣耀转瞬即逝,但攀登过程中淬炼的精神永存。让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交相辉映,是我们这一代攀登者的责任。”马龙说。
8个月,奥运冠军足迹跨越东西南北,中华体育精神随之浸润人心。从天山脚下到沂蒙老区,从红色延安再到雪域高原,从学校到军营,从企业到社区,从业余体校的小运动员到部队战士再到高原天路上的火车司机,一场场宣讲,让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闪耀时代光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礡力量。(转自7月23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