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体育局多措并举提升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河南省体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提升人才工作质效。
广泛引进人才
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支撑,河南省体育局根据事业发展需求,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引进各类体育人才。
体系内外广泛聚才,畅通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制定《河南省体育局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原则、方式和程序等方面内容,完善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措施,三年来引进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近30名。国内外柔性引才,针对不同项目发展需求,聘用急需紧缺的高水平外籍教练员8名,包括古巴拳击教练劳尔、英国自行车教练萨顿、韩国射箭教练金济天等知名外籍教练员。注重“引育并重用才”,既重视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引进人才,也重视全局系统人才培养使用,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人才,采取不同的锻炼使用方式。选派6名局机关公务员下沉局属训练单位挂职,推荐优秀退役运动员到省辖市体校担任教练员,遴选优秀年轻教练员到高校深造等。
精准培养人才
河南省体育局立足现有人才队伍,深入挖掘人才潜力,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打造高水平骨干队伍。
重点培养教练员领军人才,注重省内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培养选拔,组织多期专题研修班,提升行业领军水平。目前,全局系统共有国家级教练26名、高级教练8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重点培养优秀运动员,持续构建优秀运动员跟踪培养、全过程培养体系,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奥运冠军孙甜甜、贾占波担任体育局机关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奥运冠军朱婷、吕扬、鲍珊菊、李雪英晋升国家级教练。
重点培养科研医保人才,注重人才和科技赋能,加强体育科技专题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构建多元医疗保障模式,深化训科医一体化建设。2022年成立河南省体育科技中心(河南省反兴奋剂中心),中心拥有正高级运动防护师1名、副高级以上医疗专家15名。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设置河南体育学院,学院坚持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此外,在河南理工大学建立了国内首家以太极拳为核心的非遗研究与实践平台——太极拳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已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验收。
优化服务人才
河南省体育局主动谋划、营造氛围、优化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完善联系服务专家机制,结合工作实际,适时邀请人才召开座谈会,倾听呼声,分析问题,解决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加大人才选拔力度,优化人才项目结构,畅通人才晋升通道,建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体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三级人才选拔推荐体系,授予不同人才相应称号,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和创新创造活力。三年来,共推荐专业技术二级岗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将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纳入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范围。郑州市将优秀体育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支持范围,2024年共有7人通过认定。健全职称评聘标准,修订《河南省体育专业教练员职称申报评审标准(试行)》,制定《河南省体育专业运动防护师职称申报评审标准(试行)》,坚持业绩导向,突出评价实际贡献,对业绩特别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体育专业人员,在职称评聘、人才选拔方面予以倾斜。通过上述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三年来共评聘高级及以上教练员17名。(转自5月23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