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超越国界的通用语言——以体育促和平 促团结 促包容

“体育是热血澎湃、促人奋进的,也是跨越种族与国度,跨越对立与纷争,让全人类团结的桥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可以从体育中获得胜利。”11月22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临甲7号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覃海洋,中国体操运动员邹敬园、张博恒和前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一起,围绕“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主题,向中外媒体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体育是超越国界的“通用语言”。赛场上运动员们竞技比拼、自我超越,是向着“更快、更高、更强”追逐;而赛场下,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的交流了解、畅叙友谊,更彰显了奥林匹克让世界“更团结”的精神光芒。

竞技体育不止输赢

张雨霏在杭州亚运会上收获6枚金牌,当选杭州亚运会最具价值运动员。而她与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在泳池边泪眼相拥的一幕,成为杭州亚运会上令人动容的回忆。“比赛的输赢的确是竞技体育的本质,但现在的我不再认为它是全部,因为我们有比输赢更可贵的东西。”

张雨霏和池江璃花子的故事要从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说起。彼时获得6金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让张雨霏无比羡慕,也视为目标。四年之后在杭州亚运会上,张雨霏成功与“偶像”比肩。而当不幸罹患白血病的池江璃花子再度回归泳池,并和张雨霏共同站上杭州亚运会女子50米蝶泳决赛领奖台时,两位姑娘终于紧紧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张雨霏说:“她能再度站上赛场就是奇迹,女子50米蝶泳决赛,我终于等到她也站上领奖台,我比当事人还要激动。”

池江璃花子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张雨霏。在亚运会游泳比赛后半程,张雨霏发起了高烧。“当时教练问我还游不游,我想池江璃花子在身患白血病的情况下还能重返赛场,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呢?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胜利,哪怕只是战胜了自己或者是过去的自己,就像池江璃花子一样,就像我一样。”张雨霏说。

是对手也是榜样

战胜自己的还有跆拳道名将吴静钰。31岁生完孩子6个月后重返赛场时,吴静钰成为所有跆拳道选手的榜样。“有很多朋友甚至对手都更加尊重并且鼓励我,跟我说‘你很棒,你是跆拳道的骄傲’。一位妈妈级的选手可以因为热爱,勇敢地回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为这个项目的所有年轻运动员树立了榜样,有梦想就能去实现。”

东京奥运会时,吴静钰参加了自己的第四次奥运会,尽管没能获得更大突破,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两次来到跆拳道赛场和她交流,让她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奥林匹克是一个国际大家庭,除了竞技成绩之外,运动员对于梦想的坚持和追求也是奥林匹克精神一部分,这个大家庭给了大家很多包容,让运动员自由地去展现、发挥体育精神,用精神力量激励更多人。”离开赛场后,如今吴静钰也在不断学习,用不同角色弘扬着体育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体操队队员邹敬园、张博恒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世界体操大家庭的榜样力量。中国体操领军人物李宁、李小双、李小鹏,日本名将内村航平都是他们体操路上的榜样。如今,他们作为新一代“双杠王”“全能王”也成为更多年轻运动员的榜样。

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团结

体育也为世界带来更多团结的力量。邹敬园说:“中国体操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在这70年间,我们和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一起交流,大家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因为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产生共鸣,这是体育带给我们的连接。在赛场上我们是对手,在赛场下我们又是朋友,并且全世界的体操运动员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发展现代竞技体操,不断创新动作,把我们对体操的理解,对体育的热爱向全世界分享,将体育精神融入世界发展中,互相理解,友谊团结,互相帮助。”

杭州亚运会最具价值运动员、荣膺世界泳联年度最佳游泳运动员的覃海洋也分享道:“想要成为真正的冠军,还需要学习很多。无论是与教练员、工作人员,还是与国际顶尖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交流,都让我得到不少技术上的启发,受益匪浅。我希望在国际赛场不仅能展现运动成绩,也能展现中国运动员自信、团结、友爱的一面,通过我的努力和体现的价值,在未来帮助更多喜欢体育、热爱体育的人。”(转自11月2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