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男子举重队向冬训要战斗力

“昨晚扎了40针。”脱掉上衣后,中国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后腰上的“标记”清晰可见,都是队医用笔标记扎针位置时留下的,这些“笔迹”有时与扎针造成的淤青混成一体,“因为经常扎,我的腰上都有了特殊的‘刺青’。”这也成了石智勇“战斗”的印记。

为了在冬训中每天确保足够的身体条件去支撑系统训练,石智勇和团队想尽办法,在训练、康复、医疗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每天专项训练后,他都要在外教萨姆的帮助下进行腰肌灵活性和腹肌力量训练等,晚上则由队医沈异负责放松治疗,以保障第二天能正常训练。

“没办法,每天顶着疼痛也要上,不管是训练还是扎针。只要能保证训练,我都会主动‘求扎’。”进入冬训以来,石智勇的训练成效也很明显。以腰肌灵活性举例,不屈腿的仰卧起坐,这样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日常起床就能完成的动作,石智勇完成起来一度非常困难。“一个月前我还完成不了,好在最近进行了有针对性训练后,我能做好多个了。为了能实现在12月卡塔尔大奖赛参赛的目标,我拼了。”

在国家举重队,老将的坚持令人动容,小将的冲劲同样不缺。小将刘焕华在世锦赛、亚运会展现出拼劲和斗志,两次大赛均大幅提升个人最好比赛成绩,在102公斤级展现出不俗的能力和实力,提振了中国男举备战巴黎奥运会的信心。这个冬训,队员们都铆足了劲,不断提升自己实力,为明年的奥运选拔做准备。

“国家男子举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的重点级别从3个增长到4个,这个冬训队伍的目标也很明确,4个级别都要对标世界纪录,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迎接明年4月的奥运选拔赛。”国家男子举重队主教练于杰告诉记者,队伍的冬训目标将贯彻高标准、严要求。“对中国举重队来说,能拿稳定的金牌的标准,至少是各级别的世界纪录。这个冬训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需要团队密切合作,运动员需要与教练、队医以及整个保障团队默契交流沟通,提升精细度。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不同特点和情况制定好计划,在计划实施中把握住细节。”

与东京奥运周期相比,巴黎奥运周期举重项目奥运资格获取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运动员不再通过每一站资格赛的名次累计积分获得奥运资格,而是要在有限的奥运资格赛中力争达到总成绩的“极值”,依靠这个极值总成绩参与世界排名,从而获取资格。“这种格局的变化,也给运动员的思想带来了很大变化。在整个周期的前期,可能运动员思想上容易有一定松懈,觉得自己有一次最好成绩就行。但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这个冬训大家对训练和比赛的重视程度和专注度也空前提高。”于杰表示,队伍将以提升“打赢”能力为目标,全力帮助队员练好巴黎奥运会前最后一个冬训。“首先是提升思想上的认识,这个冬训大家都坚定了目标和信心,对训练的态度非常积极主动。其次是提升一定强度基础上的专项训练厚度,这也与比赛成功率和稳定性息息相关。还要处理好训练与伤病的矛盾,不断丰富治疗和恢复手段。”(转自11月22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