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操队建队70年砥砺奋进硕果累累


1953年国家体操集训队成立(全体男队员:金虎石、邹义鹏、韩毅、徐仁杰、鲍乃健、赵汝立、吴树德、陆恩淳、杨健民、乔振英、王辉泽)。

1953年国家体操集训队成立(前排左起:温小铁、罗秀霞、董乃曼、郑馥荪、孙孝贞、陈孝彰;后排左起:蓝亚兰、姜秀芝、钢琴老师张光夭来、教练宋子玉、戚玉芳、欧阳骊驹)。

1953年“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大会”女子体操全能冠军欧阳骊驹。

1953年国家体操集训队成立,图为队长陆恩淳。

1956年8月,在天津全国体操冠军赛上第一次产生了16名运动健将:鲍乃健、韩毅、王辉泽、陆恩淳、吴树德、杨健民、乔振英、徐仁杰、戚玉芳、蓝亚兰、陈孝彰、郑馥荪、孙孝贞、郭可愚、姜秀芝、张飞子。

北京体育学院首届研究生班28位研究生和学院领导、苏联专家等合影。

1962年于烈峰在第十五届体操世锦赛鞍马决赛中荣获铜牌,第一次在体操世锦赛上升起了五星红旗。

童非在自由体操比赛中做中国式旋子转体360度。

1981年第二十一届体操世锦赛颁奖仪式。

1983年中国男队在布达佩斯体操世锦赛上战胜苏联队荣获团体冠军。

中国体操队第一位世界冠军马燕红。

李宁在1985年体操世锦赛鞍马比赛中。



北京奥运会中国女子体操队勇夺女团金牌。 王宪民摄

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勇夺男团金牌。 王瑞林摄


邹敬园 魏征摄

70年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传入我国的竞技体操,经过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筚路蓝缕、勇往直前的探索与奋斗,逐渐走上世界舞台崭露头角。1978年借改革春风迎来大发展、大繁荣,豪迈步入世界顶级殿堂,接轨国际、创造出灿烂辉煌的赫赫战功。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体操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阔步迈向体育强国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再立新功,以拼搏精神谱写中国体操新辉煌、新篇章,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体操人的最大力量。

自1979年至2023年间,中国体操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赛中共获得157枚金牌。在奥运会赛场上,中国体操收获金牌29枚,培养体操奥运冠军28人,其中男子18人,女子10人。中国体操还收获了92枚世锦赛金牌、36枚世界杯金牌。自1979年以来,中国共培养体操世界冠军77人,其中男子51人,女子26人。同时获得过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双料冠军22人,其中男子17人,女子5人。

中国体操队奥运冠军榜

男子:李宁、楼云、李小双、李小鹏、黄旭、杨威、郑李辉、邢傲伟、肖俊峰、滕海滨、邹凯、肖钦、陈一冰、张成龙、冯喆、郭伟阳、刘洋、邹敬园

女子:马燕红、陆莉、刘璇、程菲、何可欣、杨伊琳、邓琳琳、江钰源、李珊珊、管晨辰

中国体操队世界冠军榜

男子:黄玉斌、李月久、李小平、李宁、童非、楼云、许志强、李敬、李春阳、李小双、黄力平、国林耀、黄华东、李大双、范红斌、沈剑、张津京、范斌、李小鹏、黄旭、卢裕富、肖俊峰、董震、杨威、邢傲伟、冯敬、陆斌、滕海滨、肖钦、陈一冰、梁富亮、邹凯、张宏涛、冯喆、严明勇、王冠寅、张成龙、吕博、郭伟阳、林超攀、程然、刘洋、尤浩、邓书弟、肖若腾、邹敬园、孙炜、张博恒、兰星宇、胡旭威、杨家兴

女子:马燕红、樊迪、杨波、罗丽、莫慧兰、奎媛媛、毕文静、刘璇、凌洁、孙晓姣、范晔、程菲、张楠、李娅、周卓如、何宁、庞盼盼、何可欣、邓琳琳、眭禄、黄慧丹、姚金男、范忆琳、刘婷婷、韦筱圆、邱祺缘

让我们记住这些闪光的名字,是他们,用自己的奋斗、以火热的青春,投入到体操发展这一伟大的事业当中,书写了中国体操发展壮大的彪炳青史。每一个冠军,每一枚奖牌背后,都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忠诚践行,都是中华儿女在时代洪流中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

从无到有 蹒跚起步

1953年9月,前苏联国家体操队应邀来华访问表演,带来了先进的体操理论、训练经验,以及体操的标准器械和《苏联体操运动员等级大纲图解》,为我国体操运动提供了训练和比赛的基本准则和样本。

1953年11月,国家体操集训队正式成立。从全国体操比赛中选拔出优秀男、女体操运动员共21名。包括男运动员陆恩淳、吴树德、邹义鹏、韩毅、徐仁杰、鲍乃健、杨健民、乔振英、王辉泽、金虎石、赵汝立;女运动员陈孝彰、温小铁、蓝亚兰、罗秀霞、欧阳骊驹、姜秀芝、董乃曼、郑馥荪、孙孝贞、戚玉芳。

1955年,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中国首届体操研究生班,28名毕业生不仅通过论文报告会等方式,奠定了中国体操科学研究的基础,他们毕业后全部分配到全国各省市和解放军中从事中国现代体操的推广工作,成为首批有理论有实践能力的中国现代体操教练员。同年,我国派9名男队员和8名女队员前往苏联学习,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体操事业的奠基人。

与此同时,中国体操队博采众长,先后从芭蕾舞、中国戏剧等表演形式中汲取营养,随后又引进了自由体操的钢琴伴奏。“向所有的姐妹艺术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使得中国体操运动员从小就得以全面培养、提高良好的艺术素养。

1956年,国家体委宣布了我国体操、田径、游泳、举重、射击五项第一批49名运动健将的名单,其中体操运动员16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曾经获得全国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的鲍乃健,他的运动健将证书号码是00001号,这标志着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运动健将诞生在体操项目上。

1958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体操联合会,国际活动日益增多,中国体操运动员学到了最新的技术,迅速缩短与世界强队的距离。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大学生体操比赛上,郭可愚获得跳马第三名,第一次在国际体操大赛上升起了五星红旗。

1962年第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我国男、女队双双进入世界前六名,并获得了一枚鞍马铜牌,第一次在体操世锦赛上升起了五星红旗。

1966年到1976年,刚刚崛起的中国体操运动跌入谷底。但教练员、运动员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用各种形式坚持刻苦训练,保留了中国体操的星星之火。

70年代后期,中国的体操事业重新恢复生机,1971年恢复全国比赛,1978年重返国际体联大家庭,中国体操从1978年开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小有成就。

改革开放迎来腾飞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体操事业也迎来腾飞。1979年,15岁的马燕红在美国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得中国体操史上第一枚高低杠金牌,标志着中国体操运动以强者的姿态开始走上世界舞台。

198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体操世界杯赛上,黄玉斌获得了吊环冠军,李月久获得了双杠冠军。

1982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世界杯赛上,“体操王子”李宁大放异彩,除全能金牌外,还拿到了除双杠外5个单项的冠军,李宁的名字从此震动了整个国际体操界。童非的单杠也获得了10分,和李宁并列冠军。

1983年,由李宁、童非、李月久、李小平、楼云、许志强、黄玉斌7名运动员,张健、高健、杨明明3名教练员组成的中国体操男队,在世锦赛上一举战胜苏联队,摘得首个男团金牌,标志着中国体操队正式进入世界强队行列。

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一人摘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枚金牌,楼云拿到跳马冠军,再加上马燕红的高低杠金牌,中国体操队贡献了五枚金牌。

1985年,4个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动作出现在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的档案中,自此以后,由中国运动员创造的难新动作层出不穷,中国对推动世界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陆莉一鸣惊人,在女子高低杠的争夺中以一套完美高难的动作技惊四座,6位裁判全部亮出了最高分10分,以满分夺冠的纪录,至今仍是史无前例的。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李小双在自由体操决赛中大胆使用“团身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宝贵的体操金牌。1996年的亚特兰大,李小双勇夺全能金牌,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奥运会的全能项目上称王。

1994年的世界团体锦标赛上,中国男队时隔11年,重新夺回了团体世界冠军称号。

新世纪 新辉煌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男队再次登上了世界体操的顶峰,王者归来。值得一提的是,站在领奖台上的都是一批20岁出头的年轻选手,杨威、李小鹏、邢傲伟、黄旭……他们中一部分运动员一直坚持到了北京奥运会赛场,成为中国体操队“黄金一代”。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体操队是一支具备超强战斗力的队伍,即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崛起,重新回到巅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发挥欠佳,仅在鞍马上夺得一枚金牌。面对社会各界和媒体的质疑,中国体操队没有退缩,喊出“从负开始”的口号,以哀兵姿态及时调整战略,打造出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2006年世锦赛狂夺8金,女队以完美的表现战胜实力强大的美国队,为中国体操实现了53年来在世界大赛中首次夺得女团桂冠的夙愿。

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女体操队共获得了9金1银4铜的优异成绩,中国体操队在奥运会体操史上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自强不息

唱响新时代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体操队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优良传统,展现出新风尚、新面貌,一代又一代年轻的体操人接过重担,邹凯、陈一冰、冯喆等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斩获团体金牌,邹凯凭借北京奥运会的三金,伦敦奥运会的两金,成就了“五金冠九州”的佳话。

随后,邓书弟、林超攀、刘洋、肖若腾、邹敬园……新一代体操明星应运而生。期间,他们经历了裁判规则和赛制的新变化,也经历了伤病以及阵容不齐整等困难,面对日本、俄罗斯等强敌环伺的严峻挑战,中国男子体操依然保持着战斗力,展现出孜孜以求、不畏艰险的顽强斗志。

东京备战周期受疫情影响,延长至五年,中国体操队主动克服短板,加强对规则的研究,继续挖掘培养新人。肖若腾的鞍马弥补了此前一个周期的弱项,而邹敬园的双杠也为团体实力增色不少。东京奥运会,中国体操队以3金3银2铜的成绩成功凯旋。

辉煌仍在延续,奋斗脚步不止!巴黎奥运会的备战时间虽然只有三年,中国体操人仍然众志成城,扎扎实实训练,兢兢业业备战,通过全运会等竞赛杠杆选拔人才,通过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磨练阵容,与国际体联保持畅通交流,在全国推广体操等级赛事,为项目布局“金字塔”的良好发展模式。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与安特卫普世锦赛上双线作战,均交出亮眼成绩单,男队女队双双获得巴黎奥运会满额参赛资格。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对体操队非常关心,局长高志丹、副局长周进强曾多次看望备战中的队伍,并亲自给队伍作动员,要求运动员、教练员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向着在巴黎奥运会赛场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燃烧自己的全部能量。

战鼓催征马蹄疾,砥砺奋进正当时!再有八个月,队伍就将迎来巴黎奥运会新的大考。值此建队70周年之际,中国体操人欢聚一堂,回顾发展历程,共话光荣使命。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让我们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状态,不怕困难、团结一心、追求极致、拼搏到底,力争在巴黎奥运会上续写中国体操新辉煌,为建设体育强国增添中国体操人的华彩篇章。(转自11月17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