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结硕果——学生们的精气神更足了


为搭建体育专业大学生基层实践平台,解决基层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足问题,2023年9月8日,西北师范大学的20名体育专业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甘肃省靖远县第六中学和靖师附小教育集团第二小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地学校体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近日,“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成果展演活动在靖远六中操场进行,现场响起气势如虹的声音,七八年级学生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根据口令不断变换队形,表演了花样跑步、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等你来”韵律操、“千字文”武术操及体能训练等。尤其在“千字文”武术操表演中,孩子们精神抖擞,动作舒展大方、刚劲有力,一招一式彰显了中华武术神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将特色活动带进校园

成果展演活动中,学生表演的“千字文”武术操是本次体育支教的一大亮点。靖远六中老师刘占军说,学生们很喜欢,锻炼的同时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看似简单的武术操可以培养少年气质,强身健体,还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学校会将其作为一项特色体育训练项目延续下去。课间操大变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也释放了学生的个性,提振了学生精气神,形成了独特、向上的体育健身氛围。”

西北师范大学编排的“千字文”武术操,实现武术进校园与体育课、大课间、兴趣小组有机融合。体育支教团志愿者高富明说:“这次支教的经历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会激励我勇敢前行,不忘初心,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靖师附小教育集团第二小学支教的志愿者刘瑞瑞说,两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对大学所学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大学学习的是体操和健美操专项,在支教期间与学生们一起参加了两项比赛,一项是2023年靖远县第四届大课间评比活动,另一项是第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少儿篮球团体操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将武术操加入其中,展现了学校的特色,比赛结束后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自豪。”

让课堂氛围更加欢快

面对小学生,课堂氛围很重要,活动内容游戏一定不能少。刘瑞瑞说,无论是体育课、课间操,还是课后延时服务,在准备教案的同时一定会思考课上搭配什么游戏,希望换着花样带学生尝试不同的项目。“一开始我觉得当老师很简单,但当真正站在学生面前开始教学的时候才发现很有挑战。备课不足、语速过快,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督促我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堂课。”

“现在我们做一个抢标识牌的游戏。”下课前,体育支教团志愿者周有敏会和学生们玩一会游戏。“我支教的学校是初级中学,课堂内容大多与体育中考相关,每天可能就是跑跳投类的训练,相对有一些枯燥。在我看来,提高身体素质的方式有很多,‘游戏+体能’就是其中之一,在游戏中加入高抬腿、小碎步、俯卧撑等环节,课堂氛围不仅活跃了,学生也更想上体育课了。”

靖远六中八年级学生卢春秀说:“周老师在每天早操结束后,会带领我们做专项练习。在每天体育课上会带领我们做热身,之后会对我们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蛙跳、跑步等。虽然每节下课之后我都很累,但现在我的身体素质提高了不少。”

刘占军也认为支教团的到来为学校增添了活力。“我们学校拥有一支12人的体育教师团队,这支队伍撑起六中的体育教学及兴趣教育。在支教团队来到学校以后,增加了体育课程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们为学校增加了一抹青春的色彩。”

靖远县第六中学八年级学生苏振泰说,我们与支教老师之间是师生更像朋友。“在他们的训练下,我们学习了未曾接触过的武术操,体会到和之前体育课不一样的风格和趣味,增加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老师还会和我们一起打篮球,我觉得他们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鼓励我们做更好的自己。”

在这里,志愿者们转化身份互相学习,交流切磋,保质保量开展学生喜欢的专项体育课,组织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学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大的动力。同时,支教中也把西北师范大学支教团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运用到学校的实践工作中去,助推靖远县体教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转自11月16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