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青会遇上记者节——一场与青春有关的奇妙邂逅


极具广西民族特色的竹竿舞、背篓绣球、三人板鞋体验,还有六堡茶、油茶、火龙果等地域美食品鉴……一大早,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主媒体中心花园里热闹非凡。11月8日恰逢第24个中国记者节,学青会组委会贴心地组织了以“遇青春 记美好”为主题的2023学青会记者节特别活动。

当学青会遇上记者节,便有了一场与青春有关的奇妙邂逅。

“新老”记者面对面

“当记者好玩吗?”

“为什么想要做一名记者?”

“是不是要学很多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

“体育记者是不是也要体育很棒?”

活动现场迎来了一批特别参与者——由广西各地学校的孩子们组成的学青会小记者团。面对大哥哥大姐姐,小记者们有着问不完的问题。

9岁的许雅童是南宁市民乐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是她第一次以小记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感觉非常新奇。许雅童说,她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这次看到这么多大哥哥大姐姐,觉得更有动力了,以后会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努力。

许雅童的妈妈说,参与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体验记者工作的真实状态,鼓励他们更好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同时让孩子亲眼看到家门口举办的体育盛事,不仅能增强他们对家乡对国家的自豪感,也会提升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李晋琅是南宁市翡翠园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经过层层选拔才入选了学青会小记者团,感到非常自豪。“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主持人,平时也非常喜欢篮球。这次担任学青会小记者,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有机会去篮球赛场进行报道。”李晋琅说。

现场,孩子们为记者们送上了节日祝福,还带来了当地特产和香包作为礼物。这样“新老”面对面交流让现场记者们非常感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据了解,学青会期间,这些小记者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比赛场馆,从孩子的视角,记录学青会的方方面面。

民族体育体验欢乐多

竹竿舞、背篓绣球、三人板鞋……现场的民族体育项目体验区人流如织。除了过节的记者,中国首个男子百米亚运冠军劳义、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赵金红、学青会最后一棒火炬手黄雅晴也来到了现场,和记者一起体验民族体育项目。

劳义目前是广西田径队的教练,他特别感谢记者们的辛勤付出。“正是有他们奋战在一线,才留下了运动员们那么多精彩的瞬间。”劳义说,“我知道今天仍然有许多记者坚守在一线,报道学青会,我想对所有的记者朋友们说一声节日快乐,大家辛苦了!”

许多记者都是第一次体验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体验过程笑料百出,现场氛围异常欢乐。在记者节参与这样的活动,也给这些采访学青会的记者们留下了独特的记忆。“非常有趣,看起来不难,但实际操作下来发现还是很需要技巧的。”本报记者也体验了一把背篓绣球,“这个项目看似只需要把绣球抛出去,实际上角度、力度,抛和接的人之间的配合都很重要。展示和指导的同学都穿着广西传统民族服饰,很漂亮也非常有特色,看起来就很有热闹和欢乐的氛围,这个记者节过得相当开心!”

据了解,现场进行示范指导的是来自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们。在三人板鞋体验区,记者认识了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二学生赵琛。他告诉记者,学校非常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在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还经常举办赛事活动。赵琛说,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展示广西特色民族体育项目,感到非常开心,“希望更多人关注到我们广西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

节日分外欢乐,责任仍在肩上。短暂的相聚后,记者们各自背起装备,奔赴不同的赛场。也许对记者们来说,“在路上”是最好的过节方式。

(转自11月9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