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村”里体育热


  “过去炸山开矿造成‘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如今‘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现在的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30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4863元,乡亲们说,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上,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动情地说。

“经济社会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绿水青山,激活美丽经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和谐,余村闯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汪玉成说。

更令人惊喜的是,余村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体育村”。

“两会期间,我也关注着村里的文体活动。体育是提升村民健康水平、提升人气、移风易俗的重要手段和窗口。”汪玉成表示。

余村现在拥有两个标准篮球场以及健身房、室内外文体舞台、乒乓球室、瑜伽室等众多体育设施,良好的硬件条件不但让余村村民有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也吸引外村村民来此锻炼,不少县级、市级乃至省级比赛都曾在余村举办。

“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17年村里组建了大鼓队,60名平均年龄50多岁的村民身穿统一服装,敲起统一鼓点,成为各类活动的一景。不久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代表团来余村考察,大鼓队的表演让外国友人掌声不断。”汪玉成说。

2010年,村里建成了10公里环山绿道。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中,绿道宛若一条彩虹,将余村点缀得更加绚烂多姿。“我也是跑步运动爱好者,平时经常到绿道跑步。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对健康有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村民、游客加入到跑步行列,跑步队伍越来越壮大。”

汪玉成还给记者展示了他的跑步数据:累计跑步距离已达7033公里。“会议期间虽然每天坚持跑步,但量不太够,回村之后还要把欠的公里数补回来。”汪玉成说。(转自3月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