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体育力量——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

体育消费彰显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乎着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经济发展的巨轮正滚滚向前,体育消费如何进一步释放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周进强。

“体育消费是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境外消费回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周进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体育消费复苏态势明显,春节期间健身器材、滑雪用品消费快速增长。但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

要在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扩大体育消费规模上下功夫,周进强表示,首先要完善对体育消费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逐步实现免费、优惠的公共体育设施和服务的供给,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针对体育产业的金融服务团队,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其次,要加大体育用地供给,优化体育场馆开放和税费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大体育用地供给,在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加大对体育新增建设用地的支持。制定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类体育场馆开放的鼓励政策,提高体育场馆开放力度和水平,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场馆利用率,实施场馆消费场景化改造和消费适配改造工程,激发消费活力。

如今不断升级的体育消费需求催生出多样的体育产品供给,并打造出多元的体育消费场景。打破体育的边界,树立“大体育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要义。周进强表示,随着民众纷纷走出家门,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不可忽视,要坚持践行“两山”理念与发展户外运动相结合,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丰富户外运动产业业态,引导各地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动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重点户外运动项目差异化发展,加快培育户外运动、时尚运动项目品牌,积极推动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山地户外营地等建设,打造成体育综合体。深化体旅融合,补齐户外运动设施建设短板,以户外运动项目为主题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路线、精品赛事,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体育培训市场也不能缺席。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体育培训行业,推动体育培训市场持续扩容,打造体育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打破人民群众体育运动技能不足对体育消费的制约,建立完善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标准,推进业余与专业运动等级互通制度,加快“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格斗类、休闲类等运动项目的普及推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运动技能,提升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体育消费黏性。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鼓励体育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进入校园,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课后托管、体育活动组织等提供服务。

最后,体育消费的复苏离不开赛事效应的拉动。周进强建议,要加大赛事供给,发展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打造一系列观赏性高、参与性强的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活动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观赛参赛需求。同时,放眼世界引进优质体育资源,继续申办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赛事,提升国内赛事供给整体质量。提高职业体育赛事质量,完善赛事运作、场馆运营、电视转播等一体化运作与服务。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让体育赛事更加“吸睛”,不断提升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转自3月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