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守护青少年体质健康——代表、委员关注青少年健康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坚持健康第一理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将目光聚焦于此,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厉彦虎表示,青少年体质状况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驼背、近视、发育不良,以及成年人很多慢性疾病,都与脊柱健康问题有关。”为此,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研发了青少年脊柱健康体教医系列干预方案,在北京、浙江、山东、吉林、河北、海南、上海等多个省区市落地,厉彦虎主持推广的脊柱健康操和脊柱健康课程教育惠及全国万千青少年。

随着孩子脊柱侧弯状况逐渐改善,很多因为脊柱变形而引起的问题都得到良好康复。“比如脸型不对称,比如因为胸椎变形继发的心肺功能异常和脊柱侧弯继发的下肢运动障碍等,都能得到有效缓解。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这些改善再次证明脊柱健康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厉彦虎建议,脊柱健康要从孩子一出生就抓起。“父母是孩子脊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在他看来,呵护青少年脊柱健康要从科学姿态管理开始。“要把青少年科学规范姿态教育纳入日常学习管理中,要求青少年养成科学的读写坐卧站睡姿势。同时通过教育引导,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形成主动健康理念,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持续关注青少年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他表示,目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明显,对身体锻炼和运动兴趣培养的忽视,造成“小眼镜”“小胖墩”等不良健康状态呈现低龄化。刘国梁建议,要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类课程和课外运动培训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让每个孩子接触并熟悉2至3个运动项目,帮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建议加强近视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他表示,近视防控要重点聚焦中小学生,实现关口前移。要加强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人群的婴幼儿的关注,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眼底检查和眼轴测量等。针对中小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问题,范先群认为要及时提醒、矫正和监管。“不同的生命周期应各有侧重,以便控制好近视眼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生。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这样才能有全民健康。”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青少年运动健康的提案。她表示,应鼓励体育、医疗、教育等主管部门创新工作、统筹资源,建立着眼于未来的体育健康推进机制,加强对各年龄段青少年的针对性指导。为改善“小胖墩”“小豆芽”等体质体能问题,还可以组织运动、教育、医疗、营养等专家联合攻关,形成学校体育、膳食配餐、日常锻炼、医疗咨询联合出击的组合拳。(转自3月7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