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冬奥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冰雪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关注“后冬奥时代”可持续发展,希望把握发展契机,让冰雪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民建中央副主席、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以《一起向未来 建功新时代》为题发言。他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孙东生建议,要充分利用好冬奥黄金期,推动冰雪运动项目水平全面提升,持续提高冰雪运动综合实力,制定覆盖所有冬季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规划,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和竞赛组织管理质效;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形成人人想参与、能参与、乐于参与的新局面;加快提升冰雪产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进冰雪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服务业质量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冯建中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还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科技产业、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强国建设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北京冬奥会是体育健儿的盛会,也是一次科技的盛会,开闭幕式中震撼的视觉效果、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场馆的搭建和维护都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付出。

冯建中还表示,冰雪运动对人们身心健康非常有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有效地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场馆主任陈双表示,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篮球场馆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完成了华丽转身。如何更好地加强冬奥场馆赛后继续利用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她说,疫情给体育场馆经营带来极大困难,希望大型冬奥场馆在赛后及疫情期间,能够正常开放,经营顺利,带动体育健身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

陈双表示,冬奥会结束后,五棵松场馆除承接奥运级别的国际大型赛事外,还将成立青少年运动俱乐部。同时,五棵松场馆将与周边的学校、社区、政府机构开展合作,因地制宜推进参与冰雪的宣传普及。并积极开展各类冰雪赛事,充分利用场地优势,不定期组织大众赛事,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参与冰上运动的需求,延续民众对冰上运动的热情,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将冰雪产业链上下游充分融合,让冰雪产业在冬奥会后保证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明燕建议,在各地冰雪节庆活动和冰雪嘉年华基础上,抓住“后冬奥时代”的发展期,设立国家冰雪日。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冰雪旅游生态体系。据悉,呼伦贝尔将12月10日设立为“呼伦贝尔冰雪日”,是我国地级市中第一个设立冰雪日的地区。现在设立冰雪节或冰雪日的地区也有很多,包括“长春冰雪节”(12月12日),“沈阳暖冬冰雪日”(12月16日),“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12月20日)等。(转自3月9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