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为跳水“梦之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跳水队有着“梦之队”的美誉。从1984年奥运会至今,这支功勋队伍的奥运会成绩单上已写有47金24银10铜,是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项目。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摘得7金5银,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续写了“梦之队”的辉煌。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中国跳水队团结一心、始终如一坚定为国而战的信念,是勇攀高峰、超越自我的历史传承,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当然与科技的助力也密不可分。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中国游泳协会、中国跳水协会主席,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为中国跳水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带领中国跳水走出低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身为国家级教练、专业技术二级岗的她始终坚守在训练一线,每天“泡”在跳水馆里,每一名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她都了然于心。她认真研究跳水项目的训练规律和制胜法则,从项目战略布局和规划入手,以发展难度为抓手,科学引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向中国队发起冲击,外国选手纷纷苦练高难度动作,特别是在多个国家全力冲击难度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合力,形成很大威胁。以往我国运动员都是通过难度和质量的结合与外国选手抗衡,在稳的基础上发展难度,确保优异成绩。但随着项目水平不断提高,在外国选手动作日益成熟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丝毫优势,还往往处于很被动的局面。”为此,周继红研究制定了鼓励发展难度的措施,从2006年全国冠军赛开始在全国比赛中设立突破奖和难度奖。周继红说:“中国跳水需要继续发扬我们‘走在难度表前面’的优良传统,迎难而上,尽快提高难度储备,不光在单人项目上,还在双人项目上冲击难度。”正是这样的举措引领了跳水项目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全国跳水界攻克难度的热情,积累了较为雄厚的难度储备。

想要提升难度,攻克精进水平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在多届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中,中国跳水队一直把科技助力摆在重要位置。周继红说:“经过从备战悉尼奥运会至今的六届奥运会系统科学备战过程中的锻炼与考验,以及科学化训练与参赛管理模式的适应与体验,队伍形成了长期和短期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监控服务和科技攻关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确立了在队委会领导下的科技助力团队模式,科研服务和医疗服务两个模块分别负责队伍的科学训练监控服务工作和医疗保障系统工作。同时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跳水训练中,不断完善科技助力体系,促进训练水平提高。”

周继红举例说,从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队伍就在训练中启用了科学化训练现场专项技术动作录像反馈。在东京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现有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东京奥运会任务的需求,为此,队伍与百度围绕“3D+AI”技术与跳水场景的融合创新应用展开了合作。这一创新系统覆盖到了跳水训练的各个环节,针对跳水训练中的痛点,首次实现“云-边-端”软硬一体的AI辅助训练系统,每秒可以捕捉上千帧图像,关键动作自动提取,以3D视角自由观看。同时实现了360度自由视角的时空定格,从各个角度通过AI技术对训练视频进行摘要、动作抽取、姿势纠正等快速归纳整理,实现了全部动作的定量化、立体化、精准化的分析,解决了跳水项目空中动作复杂、完成时间短、不易精准和全方位进行采集和技术分析的难题。运动员可以使用这套系统像复习功课一样及时地总结,教练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对运动员的动作等进行及时的针对性指导。高精尖的科技成果与跳水训练的跨界融合促进了跳水项目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科技的助力帮助老运动员延长了运动寿命,帮助年轻运动员提升了竞技水平。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格局让人才辈出的中国跳水“梦之队”实现了在所有奥运参赛项目上形成“双保险”,甚至是“多保险”,从而确保队伍奥运会参赛阵容的最强储备。

在周继红看来,体育科研人员在奥运备战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精通业务,转变观念,切实将理论真正与训练实践相结合,通过建立复合型团队,实现了全方位为运动队保驾护航。

科技助力为跳水“梦之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勇攀高峰、超越自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梦之队”未来还将继续创造更多的辉煌。(转自1月26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