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场温暖 日子更暖——“全民健身媒体行——冰雪运动巡礼”系列报道之二

对于神农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神秘。近些年,随着“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已成为这里的新标签。

2004年,神农架建成当地第一座滑雪场——神农架国际滑雪场。从第一个雪季仅有3000名游客到2020年平均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年收入2300余万元,该滑雪场近20年的创业史,也是神农架冰雪运动从无到有的缩影。

如今,国际、天燕、中和、龙降坪4座各具特色的滑雪场构成了神农架冰雪运动发展的四梁八柱,结合巴桃园、神农顶两个冰雪乐园,一个大九湖雪乡,“冰雪+”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神农架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成了金山银山。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无风、少雾、湿润、温暖,是神农架地区开展冰雪运动的优势。

神农架地处秦巴山脉东端,平均海拔1700米,区内雪场冬季晴天气温5摄氏度左右,独有的地理优势和冰雪资源优势,纬度、温度、湿度、高度特殊,让神农架的天然雪场雪质蓬松度、体验性可与阿尔卑斯山媲美,被称为“最适宜的南国滑雪胜地”。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谈到选择来神农架滑雪的原因,反复提到了暖和。

温暖的天气不但利于雪场“高阶”的滑雪爱好者,在天燕这样面向亲子戏雪的雪场更加可贵。该雪场依山势而建,由渣土场改建而成,在群山环绕中同样无风、温暖。雪场除铺设两条雪道外,还开展雪地摩托车、驯鹿雪橇、儿童雪橇车等亲子雪上互动游乐项目。专程从武汉带孩子来此游玩的尹晓丹表示,雪场项目多,孩子很喜欢,关键是不冷,不用担心孩子感冒。

中和滑雪场则充分利用旅游集散地的优势,推出长江三峡和神农架滑雪相结合的全新旅游项目,游客乘坐豪华游轮畅游三峡后还能到神农架滑雪,目前门票预售火爆。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神农架已连续举办15届冰雪节活动,大力弘扬冰雪文化、普及冰雪运动。日前,神农架林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冰雪+教育”融合发展,把冰雪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组织青少年冰雪研学活动。

雪场让日子更“暖”了

神农架雪场的“暖”体现在气候上,同时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张尔奎在红坪镇经营着一家名为“画廊阁”的农家乐,1999年开业后,以往每到冬天几乎没有游客,当地人从10月开始“猫冬”。随着周边滑雪场的兴起,他明显感到冬季来神农架滑雪、旅游的游客多了,现在冬季的收入有4至5万元,全年可达20万元。

在“滑雪经济”的带动下,目前仅红坪镇就开设农家乐153家,加快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积极开发运动产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冬季不冷,淡季不淡。202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681万元,较2019年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6元,比2019年增长8.3%。张尔奎说:“红坪镇就是因雪场而兴的典型。”

该镇还有一家远近闻名的“神农架手磨豆花店”,店主王兴菊和爱人经营近20年,过硬的手艺、美妙的味道让其成为神农架林区的知名小吃。

王兴菊表示,过去售卖豆花主要在春夏秋旅游旺季,滑雪场开业后,不但冬天有了生意,每到滑雪场举行大型文体活动,还会邀请她现场售卖。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神农架会场相关活动,王兴菊每天能在雪场售卖几百碗豆花,她说:“雪场让日子更暖了!”

雪场还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据介绍,每到雪季,雪场会雇佣大量临时工作人员从事服务保障等工作,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神农架周边乡镇,每月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

三峡大学学生关君华是土生土长的神农架人,随着近年神农架各大滑雪场的运营,他通过资格考试后,利用假期到雪场担任教练。他说:“雪来了,路通了,特色产业搞起来了,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不仅为雪场带来可观的收入,还为家乡的酒店、住宿、饮食等产业带来经济效益。”他表示,毕业后会回家乡发展,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2018年,神农架林区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摘掉戴了几十年的穷帽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冰雪+”大有可为。(转自12月24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