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情缘

初识《中国体育报》(当时名为《体育报》)是在1981年,我在学校报亭第一次看到《体育报》,头版是中国女排荣获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的相关内容,阅读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那时我在一所农村中学读初一,《体育报》精彩的赛事报道、详实的内容、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更多地了解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后来,在市里工作的大姐夫发现我了解很多体育知识,得知我是通过阅读《体育报》获取的,他非常高兴,还给我100元钱的“巨款”,让我订阅一份《体育报》。1983年,我如愿以偿有了属于自己的《体育报》。

我阅读《体育报》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学期放假期间,老师和学生订阅的报刊、杂志一般都要等到学校开学后统一发放,可是假期如果不能及时看到,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煎熬。我家距离学校有10公里,隔天我就会骑自行车到学校取报纸,收发室老师见我汗流浃背的样子,开玩笑说:“放心吧,报纸不会弄丢的。”老师哪里知道《体育报》对我的诱惑啊!

大学期间和参加工作后,无论学业多重工作多忙,《中国体育报》始终陪伴身边,我也经常乐此不疲地参加报社组织的各种活动,读者点题采访、彩色排球精彩故事分享、2008北京奥运会心里话等。我家里珍藏着许多装订好的往期《中国体育报》,几次搬家爱人建议我处理掉,都被我拒绝了。

耳濡目染,儿子自小就喜欢体育,《中国体育报》也成了他最好的课外读物,小学、初中、高中,《中国体育报》一直陪伴着他。2014年高考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了北京体育大学,并如愿以偿被录取。现在,有时间我们还会经常沟通讨论体坛热点。

感谢《中国体育报》,让我学到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中国体育报》已成为我们父子离不开的良师益友。(转自12月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