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寂静的比赛

这是一片寂静的赛场,尽管场上有六名队员,场边有教练员和替补球员,看台上还有观众,但整个赛场却安静得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只能听到内部装有铃铛的皮球在地上弹跳的声音,以及运动员扑救时球和身体碰撞的声音。这就是盲人门球,一项1946年起源于德国和奥地利,以康复和娱乐为目的,专门为盲人设计的比赛。

盲人门球项目总裁判长毛伟民介绍,盲人门球是一个集体项目,球场长度为19米,宽度为9米,两侧有两个9米长的球门,双方各有3名运动员出场比赛。球里面有铃铛,会发出声音。盲人运动员在比赛时会戴有两层眼罩(软眼罩和挡眼罩)。运动员只能通过听觉来判断。球掷过来的时候,他们像足球守门员一样把球守住就成功了。进攻也是有规定的,在防守区六米线必须着地一次,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个区不着地就会判高球犯规,球掷向对方球门的时候,在对方球门的六米区之前也必须触地一次,目的是为了让对方防守队员知道球的方位。盲人门球投进对方球门就算得分,每场比赛领先10个球就算结束。

“比赛最大的难度,是要求三个运动员配合默契,需要战术配合和长久的训练。另外,球打到身上还是有速度和力量,运动员也容易出现损伤,所以需要穿戴护具。”毛伟民说。

湖北盲人门球队员胡明耀说:“靠听音判断球的位置,球砸到球门、人的脚和身体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运动员需要毫不犹豫向听到的声音扑过去,用身体挡住球,球的重量1.25公斤,是橡胶材质,但质地比较硬,打在身上还是很疼的。”学习防守时,光是倒地这一个动作,胡明耀用了整整一个月才揣摩到窍门。“动作不规范的时候,会重重摔在地上,生疼。”

毛伟民称,我国的盲人门球水平一直比较好,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上,曾获得了男队冠军、女队亚军的成绩。在东京残奥会上,我国的盲人门球获得了男队亚军、女队第五的成绩。(转自10月2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