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研修班开班
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研修班开班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寿山开讲
“‘体’字是由人和本组成的,讲的是以人为本,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身体,还包括体育精神和完全人格的塑造。”12月2日,在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研修班上,体育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寿山从实际工作出发,以《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运动队团队建设》为题风趣开讲。
“从1959年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再到2008年奥运会;从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带给全国人民的欢乐和振奋、男排逆转韩国后从北大发出的‘从我做起,振兴中华’的口号到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时的举国欢腾;从许海峰夺得奥运第一金到北京奥运的51枚金牌……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既展现了中国体育发展历程、中国体育人的奋斗精神,又彰显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精神作用。”李寿山说,“刘鹏局长在2012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在谈到体育在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时指出:体育是积极进取的事业,是为国争光的事业,是公平公正的事业,是崇尚规则的事业,是团结友爱的事业。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拼搏进取的精神动力,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要不断发扬光大。要深刻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塑造国民体育精神,培育社会体育文化,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这是中国体育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基。我想这些作用许多是通过我们的运动队和运动员来展现的。”
继承和发扬体育精神,打造优秀的体育团队,本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体育精神与老一辈体育人光荣传统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如此。体育总局一以贯之地注重体育精神的弘扬与培养,重视运动队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持之以恒地坚持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加强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教育,促进体育精神的培养。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研修班,旨在通过对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团队文化建设的学习与研修,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明确促进优秀运动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探寻现存的优秀运动队文化建设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加强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建设能力。
本次研修班为期4天,研修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邀请有关专家和总局机关职能部门领导,围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团队文化、什么是体育文化、什么是体育精神、如何更好建设体育团队,如何培养、传播与弘扬体育精神,进行讲解。具体内容为:体育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寿山讲授《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运动队团队建设》,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讲授《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邹广文讲授《团队文化与团队建设》,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陈宇飞讲授《完成文化使命》,总参政治部政研室原主任李凯城讲授《学习解放军带兵理念,打造紧密团结、无私奉献的团队》,体育总局宣传司巡视员兼副司长温文讲授《传播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体育总局人事司运动员保障处相关人员讲解《体育的核心资源: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与保障》,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家级教练卢秀栋讲解《运动队管理与实践》,首都体育学院校长、教授钟秉枢讲解《体育文化与创新》,共9项。
二是运用结构化研讨和学习金字塔原理,以“问题导向”为理念进行专题研讨与交流。研讨交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课后与专家互动交流的方式,学员针对授课内容,结合自身工作,与授课专家进行交流。另一部分是拟定题目进行专题研讨,结合授课内容开展小组讨论。
体育总局在里约奥运会备战计划中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作风锤炼,弘扬与丰富中华体育精神,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单独作为一条来写,其中着重强调加强体育思想文化建设。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功能,深入研究竞技体育的人文精神与社会价值、运动队团队意识与教育理念、运动项目的审美情趣与赛场文明文化。明确当代运动员的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公众形象、道德素养、行为准则、规则意识、公共服务等品格标准与行为规范,在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为全社会贡献精神文明财富,提高体育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那么,如何加强体育思想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的体育团队、传承体育精神?由体育总局人事司主办、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承办的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研修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共有来自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国家队教练员、领队,各省区市体育局运动队教练员、项目中心负责人,“百人计划”培养对象中人文社科研究方向人员8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贾海红/文 冯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