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马舞:弘扬壮族传统文化 跳出民族精气神
在云南文山州的文山首届社区运动会上,诸多登台的体育展演队伍中,纸马舞极具民族特色,以其独具一格的表演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壮族纸马舞是广泛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传统舞蹈。1985年,纸马舞被收编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文山县分卷》,2007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纸马舞也被誉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之所在”。壮族纸马舞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和民间诗歌叙述,纸马舞已有1000多年历史。传说有一天男人出去打仗时,有敌军来围剿山寨,情况危急,有村寨妇女急中生智,身背大刀,女扮男装,并关上寨门,叫大家用稻草扎马挂上马铃,扮演战马在村里奔跑演习高声呼喊。敌军听到还以为有埋伏,转头就跑。壮族人民为了纪念,就把跳纸马作为保佑全寨平安的活动。久而久之,演变成为今天壮族民间活动的跳纸马。跳纸马舞时,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用马铃及锣、鼓、镲伴奏,模拟马的各种形态和动作,舞蹈套路主要有征战、嬉戏、行走、打架、踢脚、刨地、奔跑、跳跃、嘶鸣等,纸马舞节奏感强,热烈粗犷,变化多样。
如今,纸马舞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从村社走向舞台,从舞台走向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在学习与创新、继承和发扬当中获得凝练、提高、升华。纸马舞的活动已非常广泛,不论婚丧嫁娶或是喜庆节日、迎宾接客都可以跳。而且也已经发展成群体性、娱乐性的群舞,舞蹈规模由几人的舞队发展到几百人,纸马变成彩色布马,不受年龄限制,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在文山市、马关县、砚山县等地广为流传。
文山县开化镇许多壮族村寨都建立了自己的纸马舞队,各舞队有自己的队长或纸马舞师傅。文山市牛头寨纸马舞文艺队在纸马舞非遗传承人纸马舞名师的带领下,从原本只有两三人逐渐发展成拥有中老年队、青年队、少年队几百人的大队伍。牛头寨还在2016年5月建立了纸马舞传习馆。馆内收藏有壮族布岱支系的服装、鞋子、首饰、生活用具、纸马舞蹈道具等民族文化产品,同时,传习馆还为当地的群众传习纸马舞提供场地,解决了当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自5月18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