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1936年柏林奥运会
开幕时间:1936年8月1日
闭幕时间:1936年8月16日
举办地:德国柏林
运动员:4066名运动员(328名女选手,3738名男选手)
项目数量:19大项129小项
城市 会徽 火炬 奖牌 海报
1936年奥运会在柏林举行,给人留下最好回忆的就是希特勒未能借由奥运会证明他雅利安人种优越的理论。恰恰相反,本届最受欢迎的英雄是赢得4枚金牌的非洲后裔美国短跑和跳远选手杰西-欧文斯。在跳远比赛时,他的德国对手卢茨-朗甚至在纳粹分子面前,向他表示友好。1936年引入了火炬接力这一形式,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采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本届奥运会还首次通过电视的方式向全世界进行广播报道。25个大屏幕被架设在柏林各处,允许当地人免费观看比赛。篮球、独木舟和手球都首次亮相奥运会,与此同时马球则是最后一次在奥运会中露面。美国13岁的格斯特林在3米跳板项目赢得金牌,她保持着夏季奥运会历史最年轻的女子金牌获得者的纪录。年仅12岁的丹麦选手因格-索伦森在200米蛙泳比赛中夺得铜牌,她也是迄今个人项目上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匈牙利水球选手哈拉希赢得了他第3枚奖牌,尽管事实上他的一条腿因车祸膝盖以下部分已经被切除。划艇选手英国人贝雷斯福德在双人双桨项目上夺得金牌,这也意味着他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达到了5枚。埃塞俄比亚的帕卢萨卢在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重量级级别两个项目上都赢得金牌。
1936年奥运会会址选在柏林,是个历史错误,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一场悲剧。
大会于1936年8月1日正式开幕,16日结束。参加比赛的有来自49个国家的4066名运动员。首次参赛的国家有阿富汗、百慕大群岛、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和秘鲁。本届奥运会共设有19个大项的129个小项比赛,首次列入了篮球、皮划艇和队式手球项目。而马球则是最后一次在奥运会中露面。
193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奥运会旧制,运动会期间,从开幕日期至闭幕式止,在主体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规定,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采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本届奥运会前的7月20日,在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火炬燃点仪式,12名身着希腊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乐曲伴奏声中点燃了第一支火炬。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顾拜旦亲临会场,并发表了演说,随后正式开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希特勒原想借用奥运会来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结果却适得其反。本届奥运会上的热门人物,是他不屑一顾的美国 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欧文斯总共获得了4枚金牌,成了柏林街头 巷尾谈论的中心人物,新闻界甚至把本届运动会誉之为"欧文斯运动会"。
中国共派出69名运动员(男67人,女2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除符保卢一人通过撑杆跳高及格赛(决赛中也被淘汰)外,其余均在预赛中遭淘汰。另外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男6人,女3人)和一个体育考察团(男35人,女2人)。这个考察团曾赴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考察。中国运动员尽管在正式竞赛项目中战绩不佳,但武术表演令西方人看得发 呆,特别是双人对练深受观众欢迎。
这次奥运会还举办了展览会、音乐演奏、戏剧、世界青少年营、学术座谈会、舞会及接待会等文化活动。大会期间,还第一次使用电视作现场转播,并同时向许多国家转播实况,使奥运会新闻传播步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