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与文化双向奔赴
1987年广州六运会,手持火炬的山羊“阳阳”横空出世,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正式吉祥物,为这项国家级赛事注入人文温度,也开启了中国体育IP具象化传播的序章。三十余载岁月流转,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正以网友自发赋予的“大湾鸡”昵称火爆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破30亿,热门周边一分钟售罄。从“阳阳”到“大湾鸡”,不仅是吉祥物的迭代,更镌刻着全运会向大众生活深度融入的转型,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喜洋洋”“乐融融”作为粤港澳联合承办的本届全运会的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头顶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水柱,暗藏三地融合深意。网友因造型联想到岭南鸡肴,赋予“大湾鸡”昵称,借“鸡”与“吉”的谐音寄托期许,让严肃符号漫溢烟火气。这与北京冬奥会“冰墩墩”的“一墩难求”一脉相承,背后是共同逻辑:体育IP不再是赛事附属品,而是化身流行时尚,成为与每个人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
吉祥物从静态IP转变为有生命力的互动载体,官方设计与民间创意双向奔赴,正是其火爆的核心密码。“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理念通过群众赛事落地生根,粤港澳联合探索的“无感通关”“口岸即赛道”等创新举措,都见证着我国体育事业从凸显竞技到价值多元、从宏大叙事到生活肌理的转型。
从“阳阳”的先行探索到“大湾鸡”的全民狂欢,全运会吉祥物的发展史,也是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史的一个侧面。当“大湾鸡”的活力感染亿万民众,当全运会成为全民共享的文体盛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赛事的成长,更是体育融入生活、凝聚人心的时代力量。(转自11月15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