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项目文化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会发言摘要

田管中心 以赛事为平台 推动田径文化普及
   

  抓住北京田径世锦赛、武汉亚锦赛、贵阳世界越野锦标赛等大赛在中国举办的契机,利用每年举行的上海钻石赛、北京挑战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组织广泛宣传,普及田径项目历史和知识,提升项目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北京世锦赛前,与北京市一起举办了多项田径文化活动,协调刘翔等7名运动员担任世锦赛推广大使,参与世锦赛倒计时系列宣传活动,并走进社区、校园进行推广。比赛中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展示,使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充分感受田径项目的魅力。赛前安排运动员参加世锦赛宣传片拍摄,赛时推荐专家和运动员参加世锦赛专题节目录制,让更多的国内观众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田径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田径热潮。
   
改革办赛模式,把一些社会影响力大、有观赏性的田径赛事安排在高校和商业街区举行。在清华大学和世贸天阶举办了跳跃精英赛,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接力对抗赛,让田径比赛走向校园、走向街头、走向百姓。
   
大力发展马拉松运动,倡导和弘扬“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深入挖掘马拉松文化内涵。鼓励各地组委会举办马拉松论坛、博览会、训练营、跑步知识讲座、摄影大赛、嘉年华等配套活动,将马拉松打造成为体育的盛会和城市的节日。
   
同时,中心开通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平台,发布马拉松app,打造马拉松信息服务平台和文化传播体系。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中国马拉松年会和马拉松品牌文化展,评选马拉松金银铜牌赛事,推出中国马拉松和金银铜牌赛事LOGO,进一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

冬运中心 提炼体育精神 挖掘历史沿革
   

  冬运中心现有十余支国家(集训)队,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心通过挖掘各项目文化内涵,对运动项目特色、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冬季项目特有的项目文化精神。比如短道速滑队以励志歌曲《我相信》为队歌,以“我能行,中国赢”为口号;花样滑冰队在训练场张贴“刻苦训练,精益求己,砥砺心志,决胜赛场”的横幅;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I can do it”的口号等,不仅代表着运动队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而且不断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屡创佳绩。速度滑冰项目以“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共同开创中国速滑新局面”为主题着力打造速滑文化体系建设,通过拍摄速滑项目宣传片、印制速滑世界冠军台历等形式讲述速滑项目的文化故事。其他各项目也通过各自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宣传推广,不断让冬季项目文化传承发扬,汇聚成促进冬季项目发展的社会正能量。
    我国冬季项目发展历史悠久,将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留存下来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在视频资料方面,将每次电视转播的赛事刻录成光盘进行保存,对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尽可能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录像存档。为回顾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历程,弘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中心特邀知名作者撰写了纪实文学《中国冰雪梦》和图片册《中国冬季运动》。记录了从1952年我国举办首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到成功举办世界大赛,从1963年罗致焕取得第一个冬季项目世界冠军到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上摘金夺银,新中国冰雪运动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创造辉煌的艰辛过程。


乒羽中心 宣传项目文化 树立正面形象
   

  乒羽中心以赛事为平台,宣传和推广乒乓球项目文化建设。2015年苏州世乒赛,除了中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成绩外,乒羽中心组织了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乒乓球历史文化展和器材展,全方位地宣传了乒乓文化。
    积极对运动项目体育精神进行提炼,提出了“国球荣光,世界分享”、“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等理念。为树立优秀运动员的正面社会形象,每年都组织军训、下基层、进校园、进企业、扶贫、赈灾、助学、捐赠、拍公益广告等公益活动,
    挖掘、总结运动项目发展历史沿革,整理运动项目资料。经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国际乒联、中国乒协、上海市政府三方合作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两馆合一建设在上海选址。博物馆计划于2017年6月开馆,开馆展品已基本完成。
    还通过开展训练营活动,扩大运动项目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排管中心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女排精神
   

  加强排球项目文化软实力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排球赛事活动、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参与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被总局推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交流使者,她本人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带领女排队员参与北仑区慈善总会的公益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与中关村一小排球队的小朋友们一起互动,拉近了排球名将明星与青少年的距离。郎平在央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活动评选中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此外,排管我中心的冯坤同志还长期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利用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大众关注自闭症儿童这个群体,这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塑造了排球从业者健康阳光的形象。
    传播发扬女排精神,发挥其鼓舞士气激励奋进的作用。我们也十分重视在工作中提炼、发掘、传播女排精神。在全国中学生传统校比赛和全国高水平基地训练营期间,我们组织队员在集训期间参观中国女排纪念馆,邀请漳州基地的退休老职工给大家讲解中国女排的奋斗故事,组织小队员们参加“我的排球梦”、“参观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观后感”作文比赛中,深化青少年对女排精神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在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网推出的励志故事系列中刊载了国家女排队长惠若琪的励志故事——《国家女排队长惠若琪:进取精神象征国家形象》,鼓励全国青少年向惠若琪学习。

体操中心 体操文化讲究“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报告中讲到了工匠精神,这和我们体操特别契合,体操里面的技术规则、规程非常细,我们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就是兢兢业业,一点一点去细抠动作。不管是竞技体操、蹦床、艺术体操、啦啦操、健美操、技巧等,项目这一类项目都在倡导这种精神,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追求卓越、,锲而不舍、,精雕细刻。
    体操人的工作方式和训练方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都在围绕一两个动作精益求精、,精雕细刻,长期的工匠式的训练活动,也形成了体操人的精细的思维方式。体操是一个精细的项目,孩子们从小参加体操运动,能使他们的大脑变得更精细、,更缜密。对体操人整体来说,聪明,细致,缜密,正是在长期的运动中才养成了聪明、细致、缜密这样的习性。这样的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精神正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工匠精神”。
    这两年,体操中心一直着力倡导快乐体操,也是充分认识到体操项目对青少年儿童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强身健体和塑造优雅优秀人格的重要作用。现在全国已经成立了几十家快乐体操俱乐部,。比如从广东快乐体操俱乐部里面走出来了的国手刘婷婷。,这种新的以幼儿园和学校为体育人才人材培养为主体的“教体结合”模式必将慢慢改变我们以往的脱离教育体系的三级训练体系。
    以快乐体操进幼儿园、进校园为基础的新体制建立之后,体育跟教育体制紧密结合的新型体制,将是我国体育体制转轨的一种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

篮管中心 发扬中华体育精神 塑造队伍文化内涵
   

  篮球中心高度重视、全方位开展运动员文化工作,在国家队集训中强调发扬体育精神,塑造队伍文化内涵,邀请战斗英雄等开展思想教育课;在运动队冬训、各训练营中,倡导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在各大赛事中提炼、体现篮球文化内涵。文化工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根据队伍的实际情况,运用书刊、杂志、丰富多彩的影视和电脑等工具,以及讲座、录像录相、讨论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开展思想工作。同时,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生活、增加社会阅历;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利用发生在身边的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等。
    以CBA联赛为例,注重品牌建设,设计专门的联赛标志、20家俱乐部标志,进行统一的主视觉设计,在官方海报、背景板、赛场布置、电视转播、新闻发布中体现并,传递联赛健康、向上、高品质的文化内涵。在赛事期间,倡议开展多项文化活动,如开展公益活动,在开幕式比赛等重要活动中体现公益元素,引导俱乐部举办公益活动;开展球迷文明观赛活动,发表文明观赛倡议书,设定统一口号,借助球迷组织,倡导健康球迷文化;开展月度、年度新闻奖评选,鼓励媒体传递健康向上的篮球精神。


拳跆中心 推广项目 打造品牌
   

  在不断提升竞赛成绩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拳击项目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比赛训练,2016年央视“贺岁杯”拳王争霸战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轰动效应,比赛的收视人数超过2亿,上亿拳迷和观众在中国农历新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欣赏并享受最精彩拳击比赛。通过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受众最多的中国主流媒体,宣传和推广了拳击项目文化内涵,普及了拳击项目知识。,
    为深入挖掘拳击项目文化特点与内涵,表彰和肯定2014-2015年度为中国拳击事业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河北迁安举行了2015“中国英雄盛典”颁奖礼活动,全面讲述了拳击项目文化故事,对拳击项目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跆拳道队发挥跆拳道项目影响力和号召力明星作用,积极开展项目进校园活动,植树、公演等公益活动,对推动项目发展、,彰显跆拳道精神作用明显。


射运中心 梳理发展脉络 展示项目文化
   

  有序推进文化建设“三个一”工作计划的实施。确定工作任务后,为了中心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和落实,在中心文化建设工作小组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分头落实,协调推进。
    首先,完成了项目文化宣传画册、文化宣传片编写和中心荣誉室的改建工作。射运中心历时半年多时间,对射运中心(原北京射击场)60年发展历史和项目文化进行了梳理、挖掘,于2015年下半年完成了《瞄准·梦想》射击射箭文化宣传画册和宣传片的编写、拍摄及中心荣誉室的改建工作,达到了反映成就、呈现文化、服务发展的目的。
    其次,成功组织了全国射击射箭文化展示暨“箭王”争霸赛活动。2015年10月,在山西太原举办的2015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成功举办了射击射箭文化展示、射箭群众体验和中国“箭王”争霸赛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特别邀请奥运冠军张娟娟在活动现场进行辅导,受到射箭爱好者的欢迎。这一活动向社会宣传了射击射箭文化,提高了射击射箭运动的影响力,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成功举办了纪念射运中心(原北京射击场)成立60周年活动,建设了“射击射箭文化长廊”,优化了中心文化环境。

手曲棒垒中心 塑造文化形象 扩大项目基础
   

  针对手曲棒垒球项目社会认知度不高、项目文化融入度不够、项目人口数量较少的客观现实,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在重点抓紧抓实备战工作的同时,着手在以项目文化建设及推广为重点的普及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
    以赛事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项目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先导传播项目人文价值,为项目推广普及培育社会发展的土壤。例如与南京工业大学展开深度合作,在棒垒球项目发展协同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申请建立中国棒垒球学院,逐步形成中国棒垒球高端智库,传承、引领棒垒项目文化。
    国家女曲多年来已形成以“冰山雪莲精神”为核心的团队文化雏形,“冰山雪莲精神”是对集体球类项目特征和规律的把握,对严格执队理念的提炼与浓缩。国家女曲团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已初步凝聚,把国家队作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及宣传项目形象的排头兵。女曲“冰山雪莲精神”深入到了曲棍球界的方方面面,得到业界及社会的广泛认同,已成为国家女曲的外在形象,较好地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
    同时做好项目文化传承,加强对项目资料的收集。借助互联网云技术,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共享工作,收集了大量的视频数据上传到云端,选择性地向业内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感受项目的世界发展趋势与潮流。

网球中心 依托赛事平台 加强文化建设
   

  以赛事为平台,宣传推广项目文化,发掘项目文化内涵,扩大项目人群。网球中心利用国内举办的上海大师赛、中国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等顶级网球赛事,通过引导、合作、参与等方式,在赛事中植入民族文化元素,使得网球运动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在少儿网球培训中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扩大网球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全国青少年网球训练营不仅包括技战术训练、交流比赛,还举办升国旗仪式、运动员文化测试、“我的网球梦”主题演讲、文艺表演、历史文化教育等活动。
    加强国家队文化建设,提升运动员文化素养,树立项目对外形象。组织开展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以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摔举摔柔中心 走进大众 宣传人文内涵
   

  在国内举办的各项赛事,不仅是竞技体育实力的展示平台,也是体育文化重要的推广平台。我们以举办赛事为抓手,推广运动项目文化,普及运动项目知识,展示运动项目人文内涵。
    1、扭住项目特点,充分展开竞技项目的内涵与魅力。推动举重运动现代化、时尚化,让这个传统性、基础性竞技体育项目带给人们创新性、国际流行健身方法,改变人们对举重运动的片面认知。
    2、找准全民健身切入点,使传统项目在传统全民健身活动中绽放新活力。坚持“赛事办到哪里就把举重文化传播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到哪里”的工作目标,这个目标已经开始在2016年全国举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期间推向高潮。
    3、形成一个“场内竞技大赛场外全民力量健身比赛共同展开,彼此呼应,资源共享,地方中央共赢”局面,为赛区民众营造“力量健康大家乐”的快乐体育环境。
    4、管理中心指导与直接参与并举,积极开发市场。我们利用每次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等之机,在赛场外设立大篷车、摆擂台、下工厂、去学校等多种形式,请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运动员等现场表演,与观众互动,解答提问,有许多观众情不自禁走上举重台亲自体会杠铃的重量,当他们有了切身体会的时候,才深感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取得佳成绩的不易。运动员通过这种现场表演、互动等形式,极大传播了举重这个古老项目的魅力。


自剑中心 利用赛事辐射青少年
   

  自行车项目利用举办各类环赛,击剑和现代五项利用国内举办的世界级比赛,马术项目利用中巡赛、鸟巢大师赛等品牌赛事,铁人三项利用成都、重庆长寿湖铁人三项赛等有地方特点的赛事,通过加强媒体对赛事的报道,引领对项目文化内涵的宣传,提高项目影响力。
    各项目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自行车项目全年举办全国性业余赛事52场;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年7站比赛分布在全国18个赛区举行,参赛运动员约6500人次;现代五项创新夏令营办营模式,辐射带动主办地周边地区;马术项目全年举办赛事31场;铁人三项充分发挥健康时尚、亲近自然、充满挑战的项目特色和优势,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业余铁人三项比赛和推广活动。
    自行车、击剑项目定期举办世界冠军进校园、阳光体育大会等活动来扩大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影响力。现代五项青少年训练营吸纳市体校和少体校的跑游两项运动员,分别在湖北和广东设立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协会武汉青少年训练基地和东莞青少年训练基地,以促进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项目在地市的宣传推广。铁人三项全年举办“小铁人夏令营”7站、训练营1站,参营人数1500余人,通过新华社、中国体育报、华奥星空、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官网等对“小铁人夏令营”和训练营进行宣传和报道。

水上中心 用文化吸引人群 以人群传递文化
   

  自2015初水上我中心就开始制订制定《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总局下发“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后,中心得到启发,要求下辖7七个项目协会在《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必须建立专项条目,在项目中期发展规划中对项目文化建设进行专项研究和计划。同时,在《群众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和《青少年体育发展专项规划》中都要求对特定项目人群如何开展项目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因此,在这个特定时期,总局大力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给水上我们项目中心以很好的督促和提示。
    水上项目在我国是小众项目,推动更多的人群参与项目、关注项目,宣传和推广更为重要,项目文化建设是宣传推广的基础。中心确定每个项目都要重点打造精品赛事,利用精品赛事的宣传途径传播项目文化。中心主办的大部分赛事,项目协会都与承办方一起制定宣传计划,联系国家、省、市县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合作,对赛事宣传的同时,努力传播水上项目文化特征和理念。比如,已举办多年的国际名校赛艇比赛中,充分挖掘了“赛艇”与“名校”为何能结缘的内涵,宣传赛艇项目团队协作、共同奋进、战胜自我、甘于平静的理念,在赛事期间举办“青年—城市—未来”、“世界看中国,青年畅梦想”的中外青年对话交流会,传递赛艇项目在塑造青年人成为社会栋梁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小球中心 以文化提高运动影响力
   

  1、以赛事为平台,宣传和推广高尔夫项目文化内涵。高尔夫项目在赛事组织过程中,紧扣“绿色、健康、友谊”的项目内涵,将各项赛事打造成一场体育文化的盛宴。运用媒体的力量,有意识加强对高尔夫文化的正面宣传,宣扬高尔夫的“绅士文化”、“自律精神”,关注高尔夫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借助社会热点,多角度多方面传达赛事和高尔夫运动的不同信息。
    2、总结项目特点,提炼运动体育精神,汇聚正能量。橄榄球项目是颇最具团队合作精神运动项目之一,项目训练要求吃苦耐劳、,坚韧;对教练、,对队友尊重和互助;比赛当中必须团结一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项目包含了对裁判、,对队友、,对手及观众的尊重。橄榄球项目强调团结合作、担当奉献、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强健体魄,是非常值得在中国特别是青少年中推广,培养勇于拼搏、团队意识、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个集体运动项目。
    3、通过文化推广,加强国际合作,扩大项目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推动项目“走出去”的步伐。橄榄球方面,探索群体推广和青少年推广的新模式,往年橄榄球全民推广周和全国青少年训练营都是采用一家承办,结合全国比赛举办的方式进行。今年,中心我们通过公开申办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单位或公司加入到对橄榄球项目的推广和宣传之中,最终确定全民橄榄球推广周由3家公司,全国青少年橄榄球训练营由两2个单位承办。采用新的模式加大了对橄榄球项目的推广和宣传。
    4、传承及弘扬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高尔夫作为中国中国厚积薄发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多的优秀球手也借助各大赛事平台涌现出来,更多的人通过电视、网络关注到高尔夫赛事。高尔夫精神在这些传播中被大家所认可。更多优质赛事的成立,也将助力高尔夫运动向中国优秀运动进发,开辟新的中国高尔夫时代。


中国足协 培育足球文化 传递足球精神
   

  随着足球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营造良好足球舆论环境成为“足改方案”的中近期目标之一,为足球宣传工作吹响了加速的号角,其中足球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借助国际大赛与国内联赛平台,宣传足球文化内涵。重点挖掘足球运动的独特精神,利用赛事海报、视频、宣传片、软文等形式,向公众传递足球运动团结协作、激情拼搏、敢于担当的文化魅力。
    重视社会足球氛围,多手段培育足球文化。重视官网、微博、微信、客户端对足球宣传和文化的传播,同时联合社会力量,如利用校园足球活动,积极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诗歌、黑板报、漫画、征文、足球操等多种形式方式的校园足球文化推广活动。举办“我爱足球”民间争霸赛,宣传足球文化,推广足球正能量。
    接轨国际传递足球精神,多次与国际足联、亚足联合作,在华举办针对全国足球系统的足球诚信研讨会和培训班,倡导积极健康的足球诚信文化。
    推动足球外交,与世界各国足球协会进行文化交流。其中,2016中卡文化年各项重大活动全面展开,足球文化交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3月29日晚,作为2016中卡文化年框架下的重要体育赛事项目,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西安主场2比0战胜卡塔尔队,两支球队携手晋级2018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该场比赛在两国关注度极高,宣传方式的创新成功扩大了文化年的影响力,也为比赛营造了祥和、友好的气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