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体育文化建设让体育注入文化的因子

  近年来,依托青海、甘肃、宁夏独特的地域优势,连续举办了十四届以“绿色、人文、和谐”为主题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下简称环湖赛),以及“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等六大国际品牌赛事,使得青海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体育的范畴,成为体育与文化、旅游、生态等紧密结合的产物。体育文化建设成为高原体育人不断探讨的话题,也是青海体育人思考的最重要的“二元一次方程式”。
  2014至2015年度青海省冬训动员大会上,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宁提出:“青海是体育小省,但不是体育弱省,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项目,要进一步转变运动项目发展和办赛思路,注重运动项目文化打造,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和历史,要以环湖赛为体育文化重要的推广平台,着力把青海打造成为中国自行车运动名省。”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载体

  峻峭的高山赋予青海人洒脱和豪迈的性格,奔腾的黄河浇灌出高原人细腻的情怀,多民族融合绽放出多姿多彩的民间体育文化。青海发展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始终立足于高原特色,充分考虑青海体育的发展现状、历史传统、群众基础、竞争优势、发展潜力、项目发展趋势等因素,结合本项目和年轻运动员的特点,通过深化“我爱青海”、“我爱高原”、“我爱体育”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教育,开展富有时代特点、现代气息、生动活泼、入心入脑入耳的思想工作与文化教育活动,努力缩短成才周期,影响和改变各类体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激发运动员、教练员树立奋勇拼搏、勇攀高峰的信心和信念,坚定迎接困难与挑战的决心和勇气,增强运动健儿愿为青海体育拼搏的勇气和信心。

体育是最好的精神表达

  运动项目文化形成发展必须扎根于客观实际,青海地广人稀,经济条件落后是不争事实,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取己所长,以“独”取胜的理念。独特的地域风貌、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全国所处的独特位置都为运动项目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青海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注重做到“两个结合”,即与专业队优势体育项目相结合,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相结合。项目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传统优势项目能否继续得以巩固和提高,新的奖牌增长点怎样深入挖潜,这些都只能从优势项目和群众喜爱项目文化中探索,融入实际,融入民间,以青海现有的马拉松、射箭等传统优势项目为突破口,带动其他项目,着力打造新的竞技体育项目优势,摸索新的项目文化。

体育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剂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青海形成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传统射箭、赛马、赛牦牛、藏式和蒙古式摔跤、蹬棍、拉巴牛等,深受各民族群众喜爱,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具趣味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广大群众社会生活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男女老少一起参与的快乐、友好、平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成为实现民族认同、增进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的最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青海省体育局大力发展在一定区域有良好基础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如在海东市、尖扎县重点发展民族民间传统射箭,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国际性民族民间射箭比赛大会。下一步,青海将进一步以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为基础,深挖基层群众喜爱的民族民间传统项目,深挖其文化内涵,逐渐发展为标志性的体育项目。

体育与文化生态旅游共融

  通过十多年的坚持,“环湖赛”由弱到强,坚持体育与旅游、文化、环保跨界融合,将一项单一赛事培育成为青海、甘肃和宁夏各族群众全力支持的一项重大体育文化活动,已成为业内普遍赞誉的传统赛事。体育项目文化氛围的形成已超越赛事本身,文化氛围的形成又为赛事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此,环湖赛组委会举办了“大美青海·环湖赛文化行”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论坛会,围绕“弘扬中华书画艺术,打造环湖赛文化品牌”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等问题。十五届环湖赛期间,将进一步推出“环湖五个一”文化工程,即一个主题片、一部纪录片、一个开幕式方案、一套丛书、一本邮册。环湖赛举办期间,组委会还组织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论坛、环湖赛纪念标志口号全球征集大赛、环湖赛全国书画大赛、环湖赛摄影大赛、环青海湖征文大赛、环湖赛少儿邮票设计大赛、环湖赛志愿者全国选拔、第十五届环湖赛火炬线上传递等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将体育文化展示、文化体验贯穿赛事运行的始终,让群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了解、参与到自行车运动和文化中,不断扩大自行车运动项目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外界条件和自身突破的努力。整合开发青海体育资源,依托环湖赛、射箭赛等国际赛事的品牌优势,促进体育彩票文化、体育动漫网游等一批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新兴体育行业发展,延伸和完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链。以“环湖赛”为首的“黄河极限挑战赛”、“国际射箭邀请赛”等国际品牌赛事均已发展形成各自的文化内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