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牵手人文集美

  几辆大巴车满载着境内外参赛选手、嘉宾,缓缓驶向厦门集美鳌园,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不少人是头一次见到嘉庚建筑,而伴随导游的讲解,建筑背后的历史也慢慢呈现。
  这是8月下旬,第七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期间,主办方精心策划组织的人文集美行活动中的一幕。在比赛之余,参赛者和来宾在饱览集美人文和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领略集美发展建设成就。今年也是厦门国际武术大赛连续第二年牵手集美,大赛规模进一步提升,参赛选手达6000人,给集美带来了充分的人气和商气。
  厦门国际武术大赛与人文荟萃的集美区两度牵手,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由于它的人气和商气,更重要的是,武术及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集美的人文特征。用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局长吴吉堂的话说,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契合了集美区三项特征:首先是集美的精神,人文集美以嘉庚精神为本,嘉庚精神的核心是“诚毅”,而“诚”与“毅”又是武德和武艺的重要特征;第二是集美的国际化,集美不仅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同时,现阶段还按照国际化水平在建设集美新城,大赛的举办将彰显集美国际化程度;第三,集美是著名学村,亲子旅游和研学旅游是两张名片,而武术则是关注人的健康快乐及综合素质的项目,因此也将让集美吸引更多家庭、孩子的关注。
  人文集美行活动也得到参加此次赛事的武术爱好者们的积极响应,很多人意犹未尽,自发到集美各景区和城区中走走瞧瞧。大赛期间,不仅鳌园、集美学村吸引运动员们前来探寻历史、品味人文底蕴,高楼耸立、繁荣现代的集美新城、杏林湾营运中心等也成了热门目的地。
  在鳌园,武术爱好者们在陈嘉庚先生墓前,聆听了他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故事。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领队范伟此次带领几位外籍选手前来参赛,他说:“我很佩服陈嘉庚先生,不是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而是他身上那种浩荡的民族大义。这次实地感受之后,我回去还要好好了解他。”
  几位来自巴西、智利的选手在命世亭前摆起武术POSE、拍起大片。这几位老外戴着墨镜,摆出地道的武术动作,身后却是“红柱飞檐琉璃瓦”的中国特色建筑,颇有一番另类武侠片的味道。
  来自台湾中部地区的陈先生一行此次报名参加了太极拳、跆拳道等项目。在比赛之余,他们也加入了人文集美行活动的行列中。陈先生表示:“集美的不少建筑在建造上风格统一、独具韵味,但我不觉得陌生,反而似曾相识,大概是因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吧。”与他同行的不少人也表示,这次来到厦门、来到集美,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动之情,尤其在到过现代化的城区,感受这里的发展建设成就之后。
  吴吉堂介绍,近年来,集美区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品牌体育赛事,精心打造“体育+旅游”发展模式。而连续两年举办的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有力推动了武术全民健身,借助后金砖效应,进一步提升了集美的体育文化品位,促进集美的文体旅游产业融合提升。(转自9月10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