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无悔追梦人生

    2013年4月,北京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但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却小麻烦不断,好好走着路,莫名其妙地摔跟头,导致眼眶、下巴摔坏需要缝针,记忆力也有所下降……请专家检查后,诊断为颈椎问题,压迫神经,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不畅,下肢运动神经也受影响,再不手术下肢就会瘫痪!
    对于姚滨,做手术是个不得已的选择。
    2004年,正在备战都灵冬奥会的姚滨突然病发,左腿疼痛难忍,经检查后是腰椎问题,同样是压迫神经导致左腿疼痛。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四节关节手术,打上钢钉,卧床半年!姚滨选择的方案是做一节关节手术,先解决左腿的疼痛再说。“那次手术感觉很好,三天之后就能下地行走,特别神奇!”姚滨说,当然,这3天的时间比医院要求的时间短得多得多。
    未做手术的三节关节也为姚滨带来了莫大的遗留问题,去年参加“两会”期间,姚滨在人民大会堂坐了三天后,腰椎就犯病了,过完安检之后伸手去拿电脑包的一个动作,一下子动弹不得,回队躺了三天才能继续开会。即便是现在,他的臀部以及大腿的肌肉都成了条索状,血液不通,靠针灸、理疗维系着。
    九年之后,姚滨再次躺到了手术台上,由于是颈椎手术,他必须趴在手术台上,“迫不得已,马上就是冬奥会了,手术非常疼痛,还需要大量时间去康复。”姚滨说。
    手术的过程听起来就很痛苦,“皮肤打开,将三节有问题的骨头用钢丝锯锯开,把旁边搓薄了,处理之后放进去一块人造骨,也就是深海珊瑚,这种材质不排异,会慢慢地和骨头长在一起。处理好之后,再把皮肤缝合上。”姚滨讲述得很平静,听着真有点吓人。
    三个小时,全麻,姚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尤其是刚从麻药中苏醒,他的记忆模糊不清,“特别难受!四肢不能动,喘不上气,插着呼吸机,浑身都是管子……后来听说我把做手术的大夫给骂了,我说不可能呀,但这也可以想象得出我当时有多痛苦。”
    同样是冬奥会备战前夕,同样是手术,但这一次却把姚滨折腾得不轻,康复,病情反复,药物控制,打针……6月份,姚滨戴着颈托出院了,稍微令他安慰的,是大弟子赵宏博提升到了双人组主教练的位置上。“赵宏博承担了很多小队员的训练,我除了庞清/佟健和彭程/张昊,其余的都不用管了。”姚滨说。
    在谈到弟子与训练时,姚滨的眼神亮了,与谈到自己糟糕的手术经历时判若两人。因此,在记者抛出问题“为了花样滑冰累出了一身病一身伤,值得吗?”,姚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花样滑冰是我这辈子的选择,我就走了这么一条路。做别的工作也许比现在身体好,但也许比这个还糟糕,人生不能回头,没有假设。”
    上世纪60年代,哈尔滨的一所小学里,8岁的姚滨坐在教室的后排,教室门打开,进来一名教练,指点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姚滨也被挑选上,练花样滑冰。结果还没上冰,姚滨由于和另外一个孩子聊天,被刷回去了。没过几天,又来了名教练,再一次挑到了姚滨,一问,还是练花样滑冰!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姚滨与花样滑冰有着割舍不开的缘分。入队之后,成绩一直不错的姚滨也有过数次险些离队的情况:一次肾盂肾炎,还有一次是右侧副韧带拉伤,足足休息两年。当然了,休息的时候,姚滨也没闲着,学会了钢琴,在队伍上舞蹈课时给大家伴奏。
    “任何一种情况,放在别人身上都应该转业了……”姚滨说。
    运动员时期的辉煌自不必说,姚滨身兼男单与双人滑两项,但由于当时中国的花样滑冰水平与世界相差甚远,每次国内比赛姚滨基本都是冠军,但每次出国却都是倒数第一。
    1984年冬奥会之后,姚滨选择了退役,“中国人搞花样滑冰,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深知这一行的艰难,也没打定主意做点什么,当时恰逢“出国潮”,同学帮他办好了去澳大利亚的手续,“走吧!去闯一下!”姚滨拒绝了,“爱国使我难以离开,如果能把这种爱国情怀与梦想结合起来,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他想。
    而队里跟他谈,希望他留下来担任教练。姚滨迎难而上,一年之后,他的队员拿到了全国第二,单项第一,“嗯,还可以!”姚滨有了自信。
    1992年,姚滨带着申雪和赵宏博来北京参加全国冠军赛,看见中心花样滑冰部的领导,姚滨说,关注一下我这对儿小孩,真不错!谁也没想到,申雪和赵宏博就拿了第一,大家说,“姚滨没白吹!”
    一个全国冠军赛冠军,大家在赛前都觉得姚滨的口气挺大,但其实,姚滨心里有个更“狂妄”的目标,“申雪和赵宏博一定能走到世界上去,还能进入第一集团!”只不过,这个念头姚滨谁也没告诉,理由也很简单,怕别人觉得他是“精神病”。
    片段一:白天,姚滨坐在教室里听课,晚上,他带队员训练、做服装、听音乐;片段二:一天的训练结束之后,别人下棋、打牌,姚滨却坐在灯光下翻看英文词典,案头是加拿大人有关跳跃的论文……
    “当教练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训练到底差在哪儿?抛开硬件因素,我们的训练还是不足,陆地上我们可以跳三周,但是上了冰就不会了,国外运动员陆地跳不了三周,但到了冰上就可以。我明白了陆地和冰上训练的发力是不一样的。”姚滨说,他推翻了自己当运动员时期的训练理念,独创了组合式动作训练,尽可能接近冰上训练的感觉,而一句英文不懂的他,竟然翻译了高深的论文,虽然没能发表,但悟到了很多花样滑冰跳跃理论的技术。
    中国选手擅长的捻转、抛跳更是姚滨大胆创新的,“过去捻转都在侧面,我总觉得发力不对,把她放在两腿中间,轴心倾斜,看起来幅度大,落地好接,又安全。抛跳也一样,过去很多人在起跳之前先静止,我选择了让队员交换位置后发力,这样能借助惯性,高度远度都很好,申雪/赵宏博过去抛四周能达到6米,彭程和张昊达到7米2,这飞行距离多漂亮。现在国际上都在学我们。”姚滨得意地说。从倒数第一名的运动员,到收获大满贯的金牌教练,姚滨的秘诀就在于他的钻研与创新。
    “带队员就像是爬台阶,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去做好,不要好高骛远,也许只能爬到一半,设计好了就能爬到顶层。”姚滨说。
    1994年,申雪和赵宏博第一次出现在成年赛的赛场上,当时就赢了一对选手,倒数第二名。第二年没有参赛,1996年,计划里依然没有两人,姚滨急了,春节都没过好,找到领导要求参赛,“那次比赛有出场费,我跟领导说,不花国家一分钱。领导就问我,那你能拿个什么名次回来,我拍着胸脯说,中游吧!”短节目,赵宏博摔了,第18,自由滑第13,相加成绩第15,在全部参赛的28对组合中正好是中游,姚滨做到了!
    随后的几年,姚滨不断书写着神奇,申雪/赵宏博世锦赛银牌,四大洲锦标赛金牌,冬奥会第五名,世锦赛金牌,大奖赛总决赛金牌,冬奥会铜牌,冬奥会金牌。更为神奇的是,姚滨不只有申赵一对“法宝”,庞清/佟健、张丹/张昊,三对爱将在都灵冬奥会上拿到了第二、三、四名,温哥华冬奥会拿到一、二、五。中国双人滑成为世界上无人可以小视的一股力量!
    “荣誉属于大家!我常说,作为一名教练,我非常幸福,温哥华夺冠之前我就说过,我已经足矣,把一个项目从空白推到了最高处。”姚滨说。
    2007年的东京,申雪和赵宏博决定退役(温哥华前复出),第二个抛跳完成后,NHK电视台捕捉到了姚滨的眼泪!
    “掉过好几次眼泪!第一次是申/赵在齐齐哈尔拿冠军,才练了4个月,别人有三周跳,他们没有,两个月前连短节目都滑不下来。居然夺了金牌,我掉眼泪了,不过马上戴上墨镜,没让别人看出来;再就是这次,知道他俩拿冠军没问题了,但是想到他们俩15年的双人滑生涯就此告别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味道全都上来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今,老大已经成为主教练,老二和老三(彭程/张昊)仍在奋斗,姚滨也有了全新定位,“最大的梦想是身体健康,然后帮赵宏博一把,扶上马再送一程,把中国的花样滑冰事业延续下去!”他说。

(王向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