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竞赛改革——接地气 抓重点 造精品
竞赛改革是中国田径协会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刚刚过去的2015年该项工作又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去年的竞赛改革出现了很多亮点,比如我们改变传统思路,打造了很多项群赛,还推出了单项精英赛,将跳远、跳高、接力、撑竿跳等项目带进了高校和商圈,效果非常好,拉近了田径运动和普通大众的距离,对普及和推广田径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对记者表示。
王大卫还特别提到了在福州举办的首届青运会,“对于青运会的田径赛事,我们向组委会建议让观众免费进场观赛,结果得到了热烈响应,每个比赛日的观众都非常多,而且大家也很热情,既为运动员们营造了良好的比赛氛围,同时又宣传和普及了田径。”
“但是,目前我们的比赛还是存在一些不令人乐观的地方,比如高水平的赛事会一票难求,而中低水平或者没有明星运动员的赛事就会打折扣。一些在大型体育场进行的综合赛事由于项目多,并且缺少视频直播或回放,给观众观赛带来一定的困难。等等。”
王大卫表示,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田径协会将会在新的一年继续加大竞赛改革力度,改革的方向首先是让田径赛事更接地气,“我们将继续通过赛事进校园、进商圈等形式,让田径运动更加接近普通百姓,从而宣传田径文化,扩大项目影响力。具体会在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将举行两场全国接力对抗赛,在清华大学将举办一场全国跳跃精英赛。另外还计划在全国各地的商业街区举办若干场全国田径单项精英赛。”
“近年来路跑赛事发展迅速,今年中国田径协会也将从服务大众的角度出发,推出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提供更多达到A类认证标准的达标赛事,为全民健身搭建舞台。同时,举办全程马拉松锦标赛系列赛、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系列赛和10公里锦标赛系列赛,为国内高水平选手提供更多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促进中国运动员的成长,也带动相应项目的全民健身和市场开发工作。”王大卫介绍。
对于传统常规赛事,中国田径协会的思路是抓重点,“我们每年的常规赛事会达到四五十场,如果一味地大拨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今年我们会重点打造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将其作为品牌赛事推向社会。另外,上海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和北京的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也将作为重点打造。具体来说,我们会尽量直播或转播这些赛事或赛事当中的重点比赛。申请承办单位要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观众走进赛场。另外还希望国家队的明星运动员尽可能地多参加这样的赛事,以达到增加赛事观赏性和影响力的目的。”
这些赛事要尽可能满足运动员锻炼提高成绩的要求,所以对赛事时间间隔也将作出调整,比如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将在江苏南京仙林训练基地连续举行两场,比赛间隔两天,第三场室内赛在陕西运动训练中心举行,间隔3天。四川犀浦训练基地的投掷项群赛也将连续举办两场,比赛间隔两天。这种连续的比赛安排可以有效的激发运动员的潜在能力,而在同一地点连续比赛,还可以为参赛单位节约经费。
“总之,今年我们会在改革竞赛体系的基础上,力争打造更多的精品赛事,在为专业运动员服务的同时,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将我国的田径运动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王大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