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协会高度重视多元化培养后备人才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核心资源,中国田径协会高度重视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才的培养工作。过往四年,协会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国田径协会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推出田径高水平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水平。在运动员培养上,研究制定《田径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少年儿童田径竞赛指导意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形式多样的赛事。面向全国基层体校,在全国26个省、区、市分项群建立了133个后备人才基地,并成立8支国少队,各基地注册在训人数超过4500人,基本建成了田径竞技人才的三线梯队。同时,积极构建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截至目前联盟成员学校超过了300多所,有效推动了校园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也初见成效,已涵盖西部9个高原省区,近1000人接受训练,有力地推动了西部竞技体育的发展。
进入新周期,中国田径协会将进一步抓好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的贯彻落实,实施好高原人才开发计划,建立健全以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主体的精英业训体系和以业训大联盟为主体、体教结合的大众业训体系,进一步扩大田径业余训练规模,夯实后备人才基础。业训大联盟作为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精英”体系的补充,要尽量做大,通过搭建网站、训练营、田径传统校比赛等多种平台吸引各成员学校的体育教师、学生等参加相关活动,培养和发掘优秀苗子。
此外,协会将在后备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改变过去业余体校的单一培养模式,加强“体教结合”,建立起体育系统、社会系统和教育系统三线并举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尝试,协会计划拿出一些项目与高校共建国家青年队或国家队,探索体教结合的国家队,这将是国家队建设的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