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9人进奥运阵容

  华奥星空常州武进7月17日电(记者 刘向前)第八届全国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夏季训练营暨2016年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U10和U12组目前正在武进区鸣凰中学进行,规模达到600多人,创下新的纪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成效显著,已经为国家队输送了多位优秀队员、甚至占据了里约奥运阵容的半壁江山!

  训练营规模再破纪录 从300人到1400人

  今年的全国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夏季训练营时间上从7月15日一直持续到8月2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其中,U10和U12组在武进赛区进行,规模达到600多人,创下历届人数最高纪录;7月21日武进赛区结束之后,U15和U18组的夏令营将于7月23日在扬中赛区揭幕,从报名情况来看,规模将达到700多人,也将创下新纪录;中间还将穿插进行男子曲棍球国家少年队队员选拔,规模预计100人左右。整个夏令营的总规模达到1400多人。

  暂且不论小队员们水平和技术的高低,单从人数和规模上看:这与2007年刚刚开始启动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时候只有300人相比,称得上天壤之别;经过9年不懈的努力,曲棍球后备人才的数量增长数倍。当然,随着退役专业运动员不断补充到基层一线,目前训练营的小队员和教练员水平和技术也比当年有了进步。

  后备人才基地从15个到48个 还将更多

  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始于2007年,是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和中国曲棍球协会基于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而做出的一项战略性规划布局。

  当年启动时只有15个后备人才基地,每年年底组织进行冬令营活动,规模大约在300人。从2009年开始转而重点打造夏令营活动,同时保留了冬令营,并将冬令营的定位转为选拔、提高、培训,后备人才基地的数量很快发展到了31个;到了第5年,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就上升到了40多个,形成较大规模;而后后备人才基地的工作重心转向注重品质……截至目前,后备人才基地数量达到了48个。

  “预计今年后备人才基地的数量将会达到60-80个、甚至更多,今年还将推出曲棍球传统校和曲棍球推广校两个体系,一方面推广、普及项目,扩大项目人口,另一方面要培养更多的曲棍球后备人才。”中国曲棍球协会副秘书长刘东伟表示。

  基本走出“青黄不接 后继无人”困境

  关心和爱护中国曲棍球的人们都还记得:2008年中国女曲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银牌创造历史,令人振奋!但是随着老队员的陆续退役,中国女曲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随后的一个奥运周期成绩也出现下滑——经历了一个低谷阶段。

  2011年,在后备人才基地工作启动4年之后,后备人才基地开始为国青队和国家队输送人才,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后备人才基地-国少队-国青队-国家队一整套完善体系……当年的战略性布局开始显出成效。

  到了今年,后备人才基地已经成为中国女曲国家队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渠道,基本解决了中国女曲青黄不接、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甚至今年在中国女曲国家队选拔里约奥运阵容的时、还出现了2012年伦敦奥运参赛队员无法入选的情况。

  人才培养输送:里约奥运阵容“7+2”

  中国女曲是中国第一个拿到里约奥运入场券的集体球类项目。上周,中国女曲公布了里约奥运会16人正选名单和两名拿到P卡的队员名单,其中后备人才基地培养输送的队员达到了9人,占据半壁江山。

  正选名单中辽宁的张箫雪、王娜、于倩、李佳琦,广东的梁美玉,吉林的张金荣和四川的彭杨,都是后备人才基地培养输送的队员;此外,中国女曲奥运阵容中两名P卡队员欧紫霞和国佳佳也都是由后备人才基地培养输送。这样,后备人才基地输送的本届奥运选手达到了“7+2”。

  按照这个速度,预计到下一个奥运年,中国女曲的奥运阵容有有可能会全部来自后备人才基地。

  关于未来:传统校+推广校 男曲国少队

  按照计划,今年曲棍球项目还将进一步扩大后备人才基地的数量,计划推出曲棍球项目传统校和推广校两个层级体系,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下沉。

  此外,今年还计划借鉴女曲的经验,组建男子曲棍球国家少年队,以期未来能够为中国男子曲棍球队培养输送人才。

  如果男曲和女曲都能够形成完备的后备人才基地、国少队、国青队、国家队人才培养输送体系,这将为中国曲棍球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