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鑫:全力以赴者获得荣誉






巴德鑫没想到,2019年离开赛场之后,再次成为全场焦点,而且是以摘得比赛金牌的方式。

这是2月20日的海拉尔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十四冬”冰壶混双比赛的决赛现场,以巴德鑫和姜懿伦组成的黑龙江队对阵王智宇和朱泽仰旭搭档的福建队。比赛已经进入到加时,此时洁白的冰面上看不见的火花四溅,四个人目光如炬,一触即发。场边其他人都穿着羽绒服,场上的四人却满头大汗,胶着的比赛不仅消耗了他们的大量体力,也炙烤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馆内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场上,静候比赛结局。

当姜懿伦最后一壶掷出,比分定格在7比6。

“赢了!”人群中发出感叹!

黑龙江队在常规赛被平分魔咒缠身拖入加时赛之后,终于以1分险胜,笑到最后。同时,一个重出江湖再战成王的故事也就此成型。

此时的巴德鑫笑容肆意,高举扫冰刷庆祝胜利。这个参加了3届冬运会获得两金一银、离开赛场5年的老将,如今再次获得冬运会金牌,心潮澎湃,其中的付出与艰辛难以言表。

每个顺理成章的背后都是超人付出

时间拉回到2009年。彼时刚刚被选入哈尔滨队一年的巴德鑫就被选入国青队,随队获得2009年和2010年太平洋青年冰壶锦标赛冠军,2010年3月随队获得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第四名。2011年又进入国家队开始参加成年队比赛。3年时间完成了从市队到国青队再到国家队的三级跳,这在当时的中国冰壶界罕见,而进入国家队时巴德鑫21岁。

其实巴德鑫16岁才开始在体校练习冰壶,很多人问过巴德鑫有什么天赋?巴德鑫说,别人看到的是我两三年就进入国家队了,觉得每一次晋级都很幸运,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三年我比别人五六年付出的都多。

“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16、7岁的孩子,有的孩子觉得我能当上体校的队长就行了,有的孩子觉得我能进专业队就行了,有的孩子就想我要进国家队。我为了进专业队,那两年基本一天没有休息过,一有机会就自费到北京怀柔当时国内唯一的冰壶馆蹭训练,一呆就是一两月。我内心中就觉得要练就到最好的地方学习,要用更多的时间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巴德鑫这种朴素的认识贯穿了他的运动生涯。

抱着同样的决心,在国家队从国青队选拔运动员时,巴德鑫也练得很苦,“既然给我进入国家队的机会,我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我要趁年轻,不能浪费时间。”巴德鑫那段时间每天都要一个人加练体能,有时训练到半夜,“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运动项目体能都是基础。”正是这种认识让巴德鑫在每次体能测试时都脱颖而出。

巴德鑫的努力有目共睹,巴德鑫的教练马永俊说,世界男子冰壶的水平比较高,一个运动员一般要用10年实现代表国家队打世界比赛的阶段,巴德鑫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是这孩子比较自律,当时选他进入哈尔滨市队,看重他的原因中,天分占40%,自律占60%。”

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短时间内连级跳,获得了快速成长进步的空间,也隐含了一些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巴德鑫坦言,在国青队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很快,走了很多捷径,但是参加大赛的机会少,得到的历练少,最缺乏的就是比赛经验。但是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沉淀心态。”

话虽如此,巴德鑫不仅在国青队时战绩赫赫,每次出战都有金牌入账,进入国家队后的战绩也不俗,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中国队连续三届得第六名,2013年和2014年连续在泛太冰壶锦标赛击败日本队夺冠。

巴德鑫曾经参加过两次冬奥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索契冬奥会,由刘锐、徐晓明、巴德鑫和臧家亮组队的中国队获得第四名,创造了中国男队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2018年平昌冬奥会,巴德鑫则与队友王芮搭档参与了混双比赛,冲击四强未果,留下遗憾。但第五名依然是中国队最好成绩。

说起从四人改打混双,还是源于巴德鑫的只争朝夕的人生信条。混双比赛被列为2018年平昌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当时队里允许兼项,自由组合,我也想试一下。就和性格合拍、技术全面的王芮一拍即合组成搭档。”最初他四人组和混双都兼着打,没想到2016年和2017年提前拿到了平昌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就专心备战混双比赛。

巴德鑫进入国家队之后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正如马永俊的评价,主要是他自己非常明白自己要什么,目标明确,训练自觉,内生动力十足。

2018年平昌冬奥会之后,巴德鑫回归男子四人组比赛,在2019年北京冰壶世界杯中与队友一起获得亚军,创世界杯中国历史最好成绩。。

随后,巴德鑫选择退役。回到哈尔滨做教练,一年之后调到哈尔滨体育学院担任冰壶老师,在另一个赛道继续冰壶事业。

既然决定了就要全力以赴

巴德鑫至今依然是中国男子四人和混双国际大赛最好成绩保持者,正是这个原因,在备战“十四冬”时,再次成为黑龙江省组队的首要人选。

省里找到巴德鑫时,巴德鑫很犹豫,怕打不好,“我倒不是怕输掉比赛,而是怕辜负了队里的信任。黑龙江队是冠军之队,参赛就是要拿牌的。毕竟这么多年不练了,还要背负这个使命压力会很大。”

此时的巴德鑫一周十多节课时,每天要上三节课,每天需要连续在校时间接近6个小时。孩子刚满两岁。巴德鑫跟学校领导家里商量,学校和家里都非常支持,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为家乡争取荣誉的机会,也支持他继续追逐梦想。

经受不住重回赛场的诱惑以及对荣誉的渴望,巴德鑫决定复出。做出决定容易,执行备战却是一条艰难漫长的道路。

之后的一年,巴德鑫每天奔波在家-学校-训练馆的路上,早晨6点出门,晚上10点进家。一个人开车奔波在这条路上,每天如此,周而复始,“很累,非常累,一年开车就开了3万公里。”

巴德鑫每天会在冰壶馆练2个小时冰上训练,体能训练则见缝插针。“好在‘十四冬’开赛前学校放假,我得以用一个月时间完整地进行了体能训练。”

到达比赛地海拉尔之后,为了保持体能,巴德鑫在驻地爬楼梯,跑上去,坐电梯下来,一天5次,平均每天爬50层。

“我是一个要强的人。我既然决定了参赛,就要干出个样儿来,就要全力以赴,金牌不能在我手里丢了。”

这已经是巴德鑫参加的第四次冬运会,前三届参加的都是男子四人组比赛,获得两个冠军一个亚军。如今,“十四冬”获得混双冠军,丰富了他的冬运会金牌成色,2天之后巴德鑫即将开始四人组征战。

现在的巴德鑫已经开始设想下学期开学以后学生们的表现,“以前他们只是知道我厉害,现在他们可以知道我有多厉害。”

巴德鑫希望用这枚金牌、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