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冬”场馆准备就绪静待开赛——海拉尔赛区 打造标准冰面填补多项空白
海拉尔赛区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草原明珠”的美誉,被誉为“冰上运动之摇篮”。这里冰雪运动开展较早,在速滑项目方面群众基础深厚、竞技水平较高、参与人数众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是国家冬季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00多名优秀速滑运动员。
“十四冬”主场馆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建筑设计反映了当地的特点和风貌,主格调突出“卷云”“哈达”等特有风格,同时结合现代大型体育建筑特色,注重与城市整体环境及地域特色的有机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包括速度滑冰馆、短道速滑馆、冰球冰壶馆、媒体中心及运动员公寓以及设备用房。3个竞赛场馆呈“品”字形,已全面完成场馆升级改造工作。速度滑冰馆内冰面分成两部分,一是周长400米、内弯道半径26米、跑道宽5米的速滑跑道,符合举办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万米速度滑冰国际A级赛事标准和训练要求;二是两个61米×30米标准场地,可用于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花样滑冰国际赛事和训练,还可为大众滑冰提供场地;短道速滑馆内冰面为一个61米×30米标准场地,满足500米、1000米、1500米个人项目和女子3000米接力、男子5000米接力等短道速滑国际A级赛事标准和训练要求,同时还满足冰球、冰壶、花样滑冰国际A级赛事标准和训练;冰球冰壶馆共有两块61米×30米标准冰面,分别承担冰壶和冰球两项赛事。
所有场馆冰面根据项目不同要求都会严格控制温度,制冰水质至少达到直饮水标准。冰壶赛道冰面制冰工艺较高,制冰水质更是达到了蒸馏水标准。同时冰壶场地的照明系统也更为专业,不仅对亮度有精准要求,光源更是不能直接照射运动员和观众,同时光源要求使用亮度高、发热量低的冷光源投光灯。
地上9层、地下1层的媒体中心及运动员公寓共有房间195间,媒体中心已具备接待能力,包括主新闻中心(MPC)和广播电视中心(IBC)两大功能。主新闻中心除满足媒体办公,还设有特许产品售卖区、文创展示区、邮局、影像服务中心等区域。
“十四冬”主场馆建设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首位,其中速度滑冰馆400米跑道、26米回转半径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内可承办国际A级赛事的空白,P2.5大屏幕高清晰度实况播放、专业冰上照明技术可有效增强观赛体验,11层制冰工艺和109.85米跨度张弦式钢桁架开创了内蒙古自治区同行业的先河,同时该场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能够同时举办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大型国内、国际A级赛事的冰上运动场馆,框架结构抗震等级8级位居呼伦贝尔第一,工程建设秉承了绿色环保、甲级防火安全等级。
目前“十四冬”主场馆已经圆满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十四冬”冰球公开组男子和女子比赛、全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等赛事,检验了赛事组织能力、场馆办赛条件和应急保障措施等。各界对场馆的整体建设、内部装饰装修、赛道冰面的软硬程度、音响、灯光及各类设备设施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转自12月22日《中国体育报》04版)